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民族风情

石榴籽紧抱 共创美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3-12-2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乌鲁木齐12月23日电 题:记者手记:石榴籽紧抱 共创美好生活

  新华社记者范思翔

  冬日时节,广袤的新疆大地,天山南北,处处洋溢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和谐律动。

  从喀什地区喀什市向东南驱车4个多小时,记者到达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缘的麦盖提县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建设基地,眼前是一大片由梭梭、胡杨等苗木构成的生态林,场景十分壮观——曾经,这里还是一片沙漠,生态环境脆弱,百姓的房屋也有被沙漠侵吞之虞。

  “自2012年启动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工程以来,全县科学统筹多种模式防沙治沙,各族群众造林达46万亩,各类苗木2.6亿株。”同行的麦盖提县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王宇锋介绍,每年种植季,各族群众在这儿同吃同住同劳动,十余年来,在沙漠边缘构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把各族群众同沙漠隔离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植树造林最直观的变化是县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如今麦盖提的风沙天气由2010年的150多天减少到目前的50天左右。同时,县里将沙漠生态治理和发展沙产业结合起来,发展肉苁蓉等种植,走出生态富民新路子。

  在这场防风固沙生态战中,谁的表现突出?

  当地干部表示:“30万名各族群众都是英雄。”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在当地生产生活中的生动缩影。

  “在防风固沙生态林工程建设中,全县各族群众同吃一锅饭、同植一片林、同迎风沙等恶劣天气。”麦盖提县防沙治沙中心主任殷红海介绍,不光是麦盖提当地群众,这些年全国各行各业不少爱心人士也不远千里加入植树大军,用实际行动展现中华民族团结友爱、守望相助的精神,这也进一步引导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建幸福家园,共创美好生活。

  “看着树木一年比一年茁壮,我心里都会生出一种满足感、成就感。”生态护林员阿卜杜热依木·艾买尔深有感触地说。

  冬日的阳光下,一片片生态林在向阳而生,民族团结的“同心圆”越画越大。

  距离喀什地区车程千余公里外的塔城地区,居住着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20余个民族,民族团结是塔城最鲜明的底色。

  在塔城地区塔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沙勒克江·依明的院子,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旗杆顶迎风飘扬。

  秉持传递爱国精神,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念,2009年,沙勒克江·依明在自家院子里升起五星红旗。自此以后,每逢周一和重大节日,沙勒克江·依明都会举行升国旗仪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在老人看来“国旗是祖国的象征,我们的心与祖国时刻在一起”。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身边的榜样,最具感染力。

  沙勒克江·依明的行为激发了社区居民和更多人的爱国热情,老人的小院也成为当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慕名前来参观学习、参加升旗仪式的全国各族群众达23万余人次。“我将把升国旗的重任传递给我的孩子们,通过代代相传,让爱党爱国、团结友爱的良好家风传承下去。”沙勒克江·依明说。

  在塔城,民族团结的故事还有许多,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

  在塔城市新城街道哈尔墩社区的邻里百家宴上,一方餐桌上汇聚的各民族美食,各族群众的即兴演出,生动印证出这一点: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