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文艺博览

原创舞剧《孔子》在国家大剧院举办300场纪念演出 发布时间:2019-03-01 来源:国际在线 北京晚报

  由孔子第77代后人孔德辛执导,中国歌剧舞剧院原创舞剧《孔子》,2月27日在国家大剧院举办300场纪念演出暨2019全国巡演启动发布会。该剧2019年将再次开启25城60场国内外世界巡演。今天开始至3月3日,国家大剧院将作为巡演开场演出,上演由舞蹈团、交响乐团、歌剧团、民族乐团共同演绎,指挥家李心草执棒的升级交响合唱版舞剧《孔子》。今年9月,该剧还会在国内外巡演之后重返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进行收官演出。

  舞剧《孔子》创作于2013年,由孔子第77代后人孔德辛导演,由《序·问》、《乱世》、《绝粮》、《大同》、《仁殇》、《尾声·乐》等六个篇章组成。通过“玉人舞”“幽兰操”“采薇舞”等一系列精妙编排,串联起孔子参政进谏、周游列国、危困绝粮、弦歌幽兰、晚年归鲁、删改《诗经》、撰写《春秋》等线索,展现其周游列国的传奇故事。这是一部全方位展现中华风韵的民族舞剧,更是一部满载家国情怀的历史,它既有中国传统歌舞形式的铺垫,又融合了很多现代舞和民族舞。全剧以舞蹈展现孔子生平际遇和精神追求,“执羽”之舞的端庄肃穆,“熏香”之舞的华贵雍容,“采薇”之舞的精致典雅,“绝粮”之舞的凄风苦雨……六幕剧情都由不同类型的繁复舞姿来展现和演绎,动作唯美而意向鲜明,或是孔子思想的隐喻,或是其内心情感的寄托,与全剧主旨形成统一。

  舞剧《孔子》巡演,今年已是第二年。在去年的15城37场巡演中就曾创造了许多之最。该剧在广州演出时,原计划的2场演出票务早早售罄,临时决定加演第三场,再次售罄,于是又加演第四场、第五场。舞剧在社会上也引起的强烈反响,被誉为演出行业“爆款”。而此次全新升级的交响合唱版,更是被誉为“史上最强战队”,国家大剧院四场演出开演前一个月便已全部售罄。

  2月27日的发布会上,让大家感到非常吃惊的是,现场除了剧组主创和相关人士外,还有四五十位来自全国各地、身穿汉服盛装的年轻观众,她们都是舞剧《孔子》的粉丝,很多人也是北京汉服协会的成员。这些“90后”、“00后”的年轻“铁粉”,都已经多次自发买票观看过舞剧《孔子》,有的人甚至已经看了十几遍。记者现场看到,这些年轻粉丝追着主创团队拍照合影签名(右图)。一位从重庆赶来参加活动的“90后”女观众,穿着精美的汉服,她告诉记者,她们当中很多人都是全国各地跨省追看这部舞剧:“《孔子》演到哪儿,我们就赶到哪里去看。” 作为一部以中华传统文化为题材的民族舞剧,能让这些年轻观众如此追随,确实罕见。她们纷纷表示:“因为这部舞剧实在是太好看了!无论是表演,还是音乐、灯光、舞美、服装……都特别精彩!不仅给人赏心悦目的艺术感受,而且可以从中领略到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礼仪,让人百看不厌!”

  在网络上,《孔子》舞剧的各种演出片段视频,最高播放近50万次;舞剧《孔子》还拥有1500人以上的粉丝后援团,他们对这部作品都非常痴迷,对剧情、编舞、演职员、服化道,以及幕后创作等都如数家珍。27日晚的媒体彩排场,现场也是座无虚席,还有家长带着孩子,即便没有座位,站着也要看完。演出中,当已经成为“网红”的“采薇”舞、“竹简”舞等音乐前奏刚一响起,演员还未出场,观众席中已经响起掌声。彩排场谢幕时,观众们都纷纷起立鼓掌致敬,现场热情不亚于正式演出。

  幕后

  孔子后人创作出“不一样的孔子”

  舞剧总导演孔德辛是一名“80后”舞蹈编导,也是孔子第77代后人。对于该剧的创作,她有着特别的感受:“创作这部剧,对我而言,不是任务,而是对家族的情感。”孔子思想与礼仪自小渗透在孔德辛的日常生活中,家庭氛围和艺术修养,逐渐形成她对孔子的自我解读:“孔子在人们的心目中往往是高高在上的,而我因为从小耳濡目染,常常觉得他离我很近。我不会去呈现一个全面的孔子,也不会去迎合一部分人对孔子的既定认知,而是要把压在孔子身上的重负卸下来,为观众呈现一个鲜活的孔子。”

  在舞蹈编排上,不追求花哨的肢体动作堆积,而是为表现春秋时代,塑造典型化的、人性化的形象服务。孔子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而是努力奋进,不懈追求的活生生的人。编舞将孔子对礼坏乐崩的失望,对于大众声音的倾听,面对困境的弦歌鼓瑟,面对暴政的挣扎,对于弟子的情谊融合在肢体语言中,构成一场心灵的舞蹈。

  舞剧《孔子》的音乐让知名指挥家李心草也为之赞不绝口,其原汁原味的“中国风”,赋予了孔子新的生命。开篇《书简》,鼓琴和鸣,大气灵动,将孔子与弟子探讨学问时,意气风发的浩然之气展现得淋漓尽致;失意期《幽兰操》,悲壮凄凉,令人落泪;丝竹清脆、绕梁三日的《玉人》,加入了玉器打磨、碰撞、破碎的声音,使得音乐中“玉”的特点清晰明了;《采薇》曲风清新自然,浅吟低唱,配合着女子踏歌而舞的画面,灵动轻盈……

  为这部舞剧作曲的作曲家张渠表示,一些人听到传统民乐的配器就会很抵触,觉得很老套。所以在创作之中,特别是在传统民乐配器的方面,舞剧《孔子》都在做一些尝试和更新的和声理念。

  儒家以玉比作君子,剧中《玉人舞》的音乐丝竹清脆,萦绕耳畔,舞者化身为玉,翩翩起舞,赞颂孔子的高尚品格。张渠透露:“不是所有声音都可以通过人工雕琢。为了在音乐中表现出‘玉’的特点,我们专门找来了玉器,打磨、碰撞、碎裂,最后把这些声音录制并融入音乐中。”

  舞剧《孔子》全剧服装借鉴战国楚墓出土的彩绘木俑元素,结合当代审美趣味大胆采用鲜亮色调,营造出华美而极具东方神韵的舞台效果。在用色的处理上,选用了中国传统的用色,例如宫女纯正的茶白配胭脂色的图案,素雅沉稳的牙色,压抑的深黛蓝,美好轻盈的艾绿等,都来源于中国古代经典的传统用色,清淡、典雅、耐人寻味。(本报记者 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