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的二月,新年的味道还未消散,成群结队的藏族男女身着传统藏族服饰齐聚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在舞台上展示具有千年历史的藏族情歌“拉伊”。
拉伊,属藏族“鲁体民歌”(多段体民歌)的一种,意为“山歌”。2006年,藏族“拉伊”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原先只允许青年男女在山林、原野中唱的“拉伊”也被搬上了舞台。
青海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第二民族中学的音乐教师杨毛卓玛介绍说,在舞台上演唱“拉伊”的藏族同胞们的道具只有话筒,没有任何乐器做伴奏。“拉伊”没有固定的歌词,都是即兴编词,即兴吟唱,男女双方站起来后,取出怀中的酒,谁先唱,就将酒瓶递给先唱者,饮上一口酒后便开始唱起“拉伊”,唱完后,将酒瓶献给对方,对方再饮上一口酒,便开始对唱“拉伊”,如今在舞台上表演“拉伊”时,通常会用哈达代替酒。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听起来曲调大同小异的“拉伊”,却有丰富的内涵,“拉伊”所唱内容多为爱情题材,也有少数赞美家乡风光和草原景色的。每首“拉伊”的段数和每段的句数都不相同,但是每句音节数相等,段与段、段中相应的句与句之间,在意思、用词及节奏方面都有“对应”的关系。
藏族妇女德什吉措毛已经参加过近20次各地举办的“拉伊”大赛,“我十多岁的时候就会唱‘拉伊’,‘拉伊’通过世代传承人的口传心授得以传递、延续和发展至今,等我的孩子们长大以后,我也要把‘拉伊’传授给他们。”
清脆婉转的歌声、喝彩声和鼓掌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山间,闻声而来的人们紧紧地围绕在舞台前方。格洛带着两岁的外孙一起来听“拉伊”,“我特别遗憾没有学唱‘拉伊’,今天知道这里有‘拉伊’大赛后,一大早就带着外孙出门来听‘拉伊’,希望他从小多听‘拉伊’,培养他对‘拉伊’的兴趣,毕竟这是我们祖先流传千年的瑰宝。”
记者在比赛现场观察到,有不少年轻人参赛,“参加这次比赛的歌手的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大多数是‘80后’和‘90后’,只有个别的是‘70后’,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唱‘拉伊’,也有不少年轻藏族歌手对传统‘拉伊’进行改编创作,让其他民族的人也能喜爱‘拉伊’。”担任此次“拉伊”大赛评委的杨毛卓玛说。(作者 鲁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