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逐梦践行

全国人大代表朱有勇: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发布时间:2019-02-23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昆明2月22日消息(记者陈鸿燕)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国之声特别报道《神圣使命》,今天推出第十篇——《全国人大代表朱有勇: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种冬季马铃薯,切那个种块怎么切?写论文就是一个字、两个字就过去了,但怎么切、农民怎么弄都是非常重要的。”春节刚过没几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就带领他的团队从昆明回到了云南省澜沧县竹塘乡蒿枝坝村,教当地拉祜族群众着手今年的春耕生产。

  “做了三年,在下面扶贫。现在是越来越喜欢。在的时候都不愿意到昆明了,总想在村子里面。”朱有勇说。澜沧县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与缅甸接壤,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79%,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2015年,朱有勇受命带队到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驻乡扶贫。

  尽管语言不通,但调研了半年,朱有勇和他的团队对当地气候、土壤、降雨等自然条件分析后,开始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农户种冬季马铃薯和冬早蔬菜。

  朱有勇告诉记者:“理论和技术上,我们没有问题。但真正要把一个地方带富那是困难的。去年主要种冬季马铃薯。每个农户只要种上冬季马铃薯的都能脱贫。今年得到了更大的推广运用,已经到了几千亩。2019年关注最多的是山上的农民。大量的精力还是在扶贫上。我们不光是说脱贫,还要致富。”

  在过去30多年中,朱有勇团队的农业科研成果已经造福上亿农民。他们研发的“遗传多样性控制水稻病害”技术在全国10省区市推广6000多万亩,荣获联合国粮农组织科研一等奖;他们研发的“物种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技术,已在国内外应用于3亿多亩旱地作物。这两项技术都可以减少60%的农药使用,并能增产20%~30%。

  2018年,朱有勇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手拿大土豆推介的形象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他说:“因为去年作为人大代表,走了代表通道。知道这里有冬季马铃薯,大概有五六家企业都到这里来,要的量非常大。我准备今年去宣传林下的几种药材。这个产业比冬季马铃薯还更有潜力。”

  朱有勇介绍,同样是去年在人代会期间自己讲的一句话,他说“要让中药材回到大自然、回到深山老林去。”引来了金凤凰。与代表交流沟通的时候他表示,团队有这个科研成果,可以种出林下有机中药材。就有企业家感兴趣了:去年就来到蒿枝坝村,跟着自己干。企业出钱、找市场,农民出地、出劳动力。种了100亩不到的林下三七,效果很好。今年一下就种了1200多亩,一个村子的农民都脱贫了。

  他说:“农民只要有松树林,有林子就能致富。我们的理想是让山上的农民第一年脱贫,第二年致富。光有我不行,还要有企业、有产业,关键还要有政府的政策,有相关支持。”

  在澜沧县竹塘乡蒿枝坝村民小组,朱有勇团队因地制宜制定了短、中、长期相结合的产业发展规划,他有信心带领他们几年间脱贫致富。他认为,如果整个云南、甚至西南地区,都能把林下经济盘活、做起来,这就是山区的增量。“你能把它的资源变成商品、变成产业。做成一个产业,把一个成果推广开来,让农民有实实在在的收入。这种比发一篇文章成就感要强得多。人嘛,到我们这把岁数主要还是追求一种内心的成就、平稳。所以看着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农民致富,好起来富起来,这比发篇好的文章要高兴得多得多。带着学生一块儿去,不管是学生的博士论文还是硕士论文,和生产结合起来,真正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朱有勇说。

  朱有勇表示,自己承诺过的,要去把贫困山区的农民带富,就得花时间,花大量的精力去投入。但老了,还能蹲在农村当个农民,带着农民脱贫致富,心里很高兴、很有意义,也很欣慰。老百姓也给了他最大的回馈。农民吃杀猪饭,排着队请他。每家每户杀猪的时间都是根据他的时间定。他说:“今年人代会应该时间不长,回来以后又要赶快回到村子里面去。现在是关键时候,要卖了马铃薯了……”

  记者手记

  我是记者陈鸿燕。朱有勇院士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他把科研成果带到边远山区拉祜村寨,和农民的需求结合起来,让冬闲田变成效率田;把院士团队带到田间地头,真正解决农民生产上的问题,实现农村经济效益和农民观念更新双丰收。朱有勇说,身为全国人大代表,就是要到人民中间去;代表履职,就是不遗余力、想方设法地帮助人民。看着一个一个村子的农民好起来富起来,这比发多少篇论文都高兴,这样的人生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