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看花灯,北方赏冰灯。在中国最北省会哈尔滨,五彩缤纷的冰灯点亮了元宵节,这些造型各异的冰灯里面闪耀着灯芯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理念的深刻变化。
“色彩的搭配与变化,是冰灯最吸引人的一点,美轮美奂。”来自大连的梅飞强和爱人漫步在中央大街,身边的冰灯在夜色中不停地变换着光彩。
哈尔滨冰灯艺术博览中心设计室主任侯卫东说,冰灯的色彩离不开光源,光源从蜡烛、灯泡到如今的LED灯,一路变化可谓十分“花芯”。
旧时,东北地区居民有在冬天制作“冰灯笼”的习俗。用水桶装满水放在室外,待尚未完全冻结实,从桶里倒出冰壳儿,将点燃的蜡烛放进去,一个“冰灯笼”便制作完成。
1963年,哈尔滨市在兆麟公园举办了第一届冰灯游园会。“与其说是冰灯游园会,倒不如说是‘冰灯笼’游园会。”侯卫东说,前几届冰灯游园会上的光源主要是彩色灯泡。
从第三届冰灯游园会开始,冬季松花江上的天然冰成为冰灯制作的原料。“天然冰体量大,催生了冰建筑的出现,为满足新的光源要求,人们开始使用日光灯管作为光源。”侯卫东说,那时日光灯管只能发出白光,为了达到五颜六色的效果,只好用彩色塑料纸包裹日光灯管。
20世纪90年代,随着技术进步,新型的小直径日光灯管逐渐成为冰灯光源的主力。直径变小意味着在冰灯上为其开凿的凹槽也变小,这不仅有助于保持冰灯的完整性,也更加节省人力。
2010年前后,LED光源被逐渐应用到冰灯创作中。“LED光源的耗电量比传统日光灯要减少60%左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研发部部长杨智说,LED光源不仅省电,而且可以实现程序化控制,传统光源很难做到这一点。
“真是一年比一年好看了。”67岁的退休教师张化疆看着眼前的冰灯说,年年岁岁灯相似,岁岁年年“芯”不同,“科技芯”点亮了哈尔滨冰灯,也传承了中国灯文化。
(黄腾 刘赫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