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2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春节之前,农村人有一个必不可少的习惯,那就是逛大集、买年货。走在农村的集市上,远远看去,火红灯笼高高挂,五彩气球随风飘,摊点儿一个挨着一个,吆喝声不绝于耳……农村大集,不仅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还能体现出当下农村发展的新风貌。
如今,随着商品经济的日渐发展和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不断增多,农村集市悄然发生着一些新的变化。网络等新兴流通渠道的出现,给集市带来了哪些新的影响?集市如今还是农民消费的主要渠道吗?
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徐春晖认为,这几天,很多地方刮起了大风,气温也出现了下降。但是,虽然很多地方气温比较低,却并没有阻挡住人们赶年货大集的脚步。通过抖音等各种传播视频,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地方,原本宽敞的街道,早已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叫卖声此起彼伏,好一派热闹景象。集市上土特产品也是种类繁多,年画春联,猪、牛、羊肉,时蔬干货、水产海鲜、服装鞋帽应有尽有,有的堆成了小山,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年货大集也有着不同的变化。近年来,农村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农民生活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过去农民不宽裕,买年货多是选择大鱼大肉来改善生活,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都更加追求健康和时尚了。这个时尚包括:集市上的衣服开始品牌化,有人觉得只要是衣服质量好,品牌上档次,多花点钱也愿意。这个时尚还包括,在年货大集上,知识也成了一种受欢迎的商品。有人认为在集市上购买生产工具和农科书籍,是为新的一年做好准备,让“吃的喝的”让位于新知识、新技术。因此,当下一些农业科普类的书籍在集市上也备受欢迎,成为年货“新亮点”。
在年货集市上,不仅售卖的货品在变迁,消费的方式也在与时俱进。之前逛大集,很多人手里会攥着花花绿绿的零钱,小到几毛,大到一百几百,是现钱支付。逛完大集,可能手上只剩下一把钢镚儿。而如今在大集上,很多人选择了扫码支付,扫扫二维码,买的也潇洒。
其实,这种新支付渠道的广泛利用,也说明一件事,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包括年货大集,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随着农村电商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也能做到足不出户,坐享电商送货上门的便捷。传统的年货大集已不再是农民置办年货的主要途径,尤其是村里的年轻人,都爱时髦,愿意直接在网络上采购年货,电商的崛起无疑对农村传统年货大集造成冲击,且影响力在未来几年会愈加明显。
当然了,很多老百姓还是把过年赶大集当成节前必做的事儿,不来赶几次大集,似乎感到过节很不热闹,这两种理念在不断的交融碰撞。相信有一天,很多地方的年货大集会变成一个类似庙会类的活动,承载着人们对年味的感受与拥抱。可以说,年货大集,变化是必然的,消失是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