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历史传承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十年 公布12274部珍贵古籍名录 发布时间:2017-05-26 来源:中新网

  中新社北京5月25日电 (记者应妮)今年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十周年,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国家主持开展的全国性古籍保护工程。

  在25日的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座谈会上,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韩永进介绍,自2011年开始全面推进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截至2016年底,已完成全国1218家古籍收藏单位的普查登记工作,普查登记数据达200余万条,通过“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公开发布数据40万余条。出版119家古籍收藏单位的《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30部57册,启动《中华古籍总目》国图卷、天津卷、水文卷等编纂工作。西藏、新疆等边疆民族地区的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15年,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哲蚌寺、萨迦寺、色拉寺等著名宗教庙宇全面启动古籍普查登记。

  同时,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分别建立珍贵古籍名录,组织制定古籍定级系列国家标准,对卷帙浩繁、损毁程度不一的存世古籍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分级保存和保护。截至2016年底,由国务院先后公布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古籍12274部。在此过程中,北京大学藏西汉竹简、旅顺博物馆藏十世纪敦煌写本《六祖坛经》、国家图书馆藏明嘉靖内府录副写本湖字韵《永乐大典》、西藏博物馆藏元初藏文刻本《释量论》等一些珍贵古籍的新品种或新版本被陆续发现。

  此外,工程完成了一批珍贵古籍的抢救性修复。先后在全国设立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修复场所总面积约7250平方米;带动全国各级各类古籍存藏机构建立专业古籍修复室247个,总面积超过1.6万平方米。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组织开展了国家图书馆藏“天禄琳琅”清宫珍籍、山西省国家珍贵古籍等大型古籍修复项目,累计修复古籍250余万叶。

  值得一提的是,工程以影印出版、数字化、缩微复制等方式,推动古籍的再生性保护,十年间先后组织实施了“中华再造善本工程”“海外中华古籍调查暨数字化合作”“中华古籍数字资源库”等多个古籍整理再造及数字化项目。其中,“海外中华古籍调查暨数字化合作”项目先后完成大英图书馆和英国阿伯丁大学图书馆藏《永乐大典》等重要文献出版,并使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全部敦煌写本实现数字化回归,在海内外中国学研究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会上,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还分别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签署《中华古籍保护系列产品试用协议书》、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