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陈劲松 光明日报通讯员 潘明
“要是当初我不把王成龙选到特战中队,就不会发生这个令人心痛的事了。”事情已经过去4个多月,武警山东省总队济南支队机动大队特战中队中队长夏中明仍难以释怀。王成龙是他从武警工程大学新毕业排长中挑选出来的苗子,也是他带着参加“魔鬼周”极限训练的。谁知,一场意外让任职不满一个月的王成龙倒在了冲锋的路上——
王成龙,23岁,武警山东省总队济南支队机动大队特战中队第一小队小队长。2018年9月12日凌晨,在总队第三季度“魔鬼周”极限训练中,面对一辆失控、严重超载的重型货车,王成龙推开战友,自己被卷到车轮下,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英勇牺牲。
英雄壮举感动千万人
“接公安部门通报,一处重要目标遭暴恐分子袭击,各分队迅速按预案展开行动。”2018年9月12日凌晨4时,天空还没亮,一声短促的警报声惊醒了所有人。大家迅速从地铺上弹起来,穿戴装具迅疾出动。王成龙所带领的特战中队第一小队,很快携带装备火速赶赴集结地域。
25公里行军是本次“魔鬼周”极限训练的首个课目。作为支队值班员,王成龙走在队伍后侧指挥部队行军。就在部队行军到山东省邹城市大束镇水河村附近时,一辆严重超载的重型货车突然从队伍的后侧行驶过来。货车连续超越4辆部队保障车辆,突然向右变道,失控冲行军部队驶去。
王成龙看到突然驶来的货车,大喊“散开”,并迅速推开身边的战士曲鸿健,自己躲闪不及,被货车卷入右前轮下……随队医疗小组立即展开急救,并马上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王成龙右侧多发肋骨骨折、胸椎多发突骨骨折、多处脏器破裂,抢救无效,英勇牺牲,将23岁的青春永远定格在练兵备战的训练场上。
“生死关头,是排长的舍命相救,才有了我的第二次生命。我要接过英雄的枪,继承他的遗志,在强军兴军的征途上继续勇敢前行。”说到王成龙,被他救下的战士曲鸿健悲痛不已。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负重前行。就在“魔鬼周”极限训练出征仪式上,这个任职不到1个月的新排长,紧握着“特战中队”队旗,昂首挺胸,洋溢着青春与朝气。
王成龙烈士舍己救人、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很快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大家纷纷在微博、微信朋友圈悼念这位自律、自信、自强的年轻军人,众多媒体纷纷转发他的先进事迹,相关文章阅读量达1.5亿次,视频点击量达3亿次,评论30余万条,点赞数1000余万。
自小萌生强烈的军人情结
王成龙的家乡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是一方红色热土,是沂蒙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齐鲁红都”“小延安”。王成龙的伯祖父是在解放四平战役中牺牲的烈士。生在革命老区,王成龙从小接受“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洗礼,崇拜革命军人。
在9岁那年,王成龙就曾救过一个落水儿童。2004年冬天,一群小朋友在村里冰冻的池塘上玩耍。突然冰层破裂,一名小男孩掉到冰窟窿里。大家慌了手脚,王成龙迅速找来竹竿,趴在冰面上用力将他拉了上来。
王成龙对军人的崇拜,渐渐演变成对军人职业的向往。
2013年高考,王成龙考了625分,毅然选择上军校。
军校的生活忙碌而充实,学习、训练……王成龙样样冲在前面。战友伍思尧回忆说:“王成龙经常说,他跟我们不一样,他的肩头上还扛着一个家庭,他是父母的希望、弟弟的榜样。每天早上,当我们刚刚起床时,他已经全副武装跑了一个5公里。”
“能打仗是军人应尽的天职,打胜仗是军人追求的目标。”对于自己的训练成绩,王成龙从来没有满足过。每次训练完他都会在日记中记下自己的成绩,再确定下一个更高的目标。
在武警工程大学,熟悉王成龙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时时刻刻在心里装着打仗的人。机要指挥教研室主任潘峰说:“那真是个好苗子啊,他天天琢磨着把学到的东西用到战斗中、战场上。”
潘峰说,作为王成龙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万万没有想到,他竟然选与密本编制相关的词频统计课题。这对于一个军事指挥专业的学生,绝对是具有挑战性的。王成龙说:“我就是想挑战自己,做点与打仗有关的课题。”果真,经过一番努力,他的毕业论文得到了答辩老师的一致好评。
始终保持昂扬的战斗姿态
“你打听特勤部队了吗?到底咋样?还是说机动部队更好一些?”
“特勤部队有一点适合你,训练强度大,出汗多,这是最能打动你的吧。”
“不!最打动我的是能够更接近战场!”
这是临毕业前,战友王皓与他的聊天记录。特战队员——这是王成龙的心中最神圣的称号,也是从军以来一直追逐的梦想。
2018年8月8日至14日,总队300多名新毕业学员在济南支队教导队进行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集训最后一天早上,特战中队中队长夏中明到基地组织考核。
“队长,把我带走吧!”王成龙向夏中明表达自己的迫切愿望。
“身体素质好,思想基础牢,能吃苦、肯吃苦、能钻研、爱学习,好久没有遇到这么优秀的排长啦。”夏中明对王成龙第一印象就特别好。
“特战中队,我终于来了!”王成龙第一天到特战中队报到时,兴奋地在朋友圈里说。那种梦想实现的情绪,丝毫不亚于他考上军校的喜悦。
尽管对特战中队挑战极限的训练强度和近乎苛刻的训练标准有心理准备,但一开始王成龙还是有些不适应,他在日记中这样自我鼓励:“喜欢努力的自己,要让自己的一生都处于积极向上之中。”
清晨6点,起床号响。王成龙已经大汗淋漓地从操场冲到宿舍楼前,努力调整呼吸,等待战士集合完毕一起早操。为了提高长跑耐力,他每天早起一小时,一个负重“五公里”成为雷打不动的习惯;为了提高射击精度,他把水壶挂在枪口上,顶着烈日练习据枪瞄准;为了增强力量,熄灯后他在床上练习俯卧撑和仰卧起坐,汗水把床单都浸湿……
“王排长体能基础不错,但是由于刚毕业的缘故,技战术能力距离特战队员还有一定差距。射击、攀登、障碍、大绳等科目比较薄弱,但他很谦虚,很爱学习,一有空就喜欢向老班长请教。”作为同一个小队的副小队长,朱随军是被王成龙请教最多的一个。做中队值班员怎么组织出操,一些情况中队以前怎么处理的?训练如何组织、携带哪些装具……王成龙向朱随军详细了解中队训练的流程。
备战“魔鬼周”,中队需要提前进行适应性训练。一天下午,王成龙和战友扛着圆木跑了3组800米。训练完成后,王成龙对朱随军说,我肩膀疼,帮我看看吧。朱随军掀开他的领口,看到他脖子上青一块紫一块。朱随军告诉他,这是训练时没有掌握技巧,手臂没有夹紧,圆木撞在肩膀上造成的,建议他休息一下。但王成龙说:“我没事,能坚持!”
“起灵,送王成龙烈士。”2018年12月5日上午,莒南县鲁东南革命烈士陵园哀乐低回,武警山东总队在此隆重举行王成龙烈士骨灰安葬仪式。苍天有泪,山河同悲,阴沉的天空飘起了雪花,总队官兵代表、临沂市党政机关代表及社会各界群众2000多人,冒着风雪严寒来到陵园,送英雄最后一程。
“成龙啊,你就这么走了……”烈士墓前,母亲管修梅最后一次抱着覆盖国旗的骨灰盒,悲痛欲绝的哭声让所有人泪崩。礼兵含泪将骨灰盒放入墓穴,仔细铺展平整国旗。鸣枪礼兵在陵园一侧列队,3声清脆的枪声划破低沉的云幕,用鸣枪礼送别英雄。烈士亲属、官兵代表和群众代表依次走到墓前献上鲜花,向英雄作最后的道别。
“你我虽未谋面,但一切都那么有缘,我们是同名同姓同岁同年兵的兄弟。”仪式现场,记者见到刚从四川总队达州支队退役的战士王成龙。得知安葬仪式的消息,他特地乘飞机从四川来到临沂为英雄送行。他告诉记者:“‘王成龙’对我而言不再只是个名字,而是一种精神力量和英雄符号。虽然自己已脱下军装,但也会接过英雄的接力棒,不辜负英雄的声名。”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28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