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1月27日消息 (任帆 记者吕锡成 李晓波 徐凤佳)陆军第83集团军某空中突击旅,是2017年4月由陆军航空兵某团和某步兵团合并组建的一支部队。作为陆军新质作战力量,组建一年多来,官兵们在整合协同方面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空中突击旅的新质作战能力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春节前夕,央广记者深入到这支部队进行了一次近距离的采访和体验。
中原腹地,寒气凛冽。虽然很快就要过年了,但空中突击旅的官兵们仍然在进行着实战化的多课目训练,全面锤炼部队精确投送、侦察、打击、协同的能力。
走进演训场彷佛置身真正的战场,记者看到,分队长王琰正在带领官兵们进行“突击步兵排夺控要点战斗”的课目演练。上午,这里刚刚下了一场雪,演训场的气温非常低,只有零下七八度的样子,虽然天气非常寒冷,但是官兵们的训练热情十分高涨。
在分队长王琰的组织指挥下,官兵们身挎钢枪,快速攀登上20多米高的直升机模拟架。抱绳、抬腿、下滑……不足4秒钟的时间,一个个官兵就如神兵天降一般索降到地面。随后,他们立即解开索降绳,端起机枪, 以交替掩护的方式,迅速向“敌通讯枢纽”发起攻击。有几名突击队员一个箭步跨上急驶而来的山猫全地形车,在占领有利位置后,立刻展开战斗队形。
记者拿着秒表统计发现,20多名突击队员从低空离机到占领地形,整个过程用时不到10分钟。
这样优异的表现固然可喜,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突击队员们转型的艰辛呢?
据该旅旅长、特级飞行员武自强介绍,空中突击旅组建之初,机降训练条件还不完全具备。官兵找来脚手架,在400米障碍场的壕沟上方搭起高台,系上绳子当作临时机降训练场,在反复训练中克服恐高,摸索机降方法。由于没有现成经验可循,不少官兵在训练中受伤。
刚开始搭乘直升机时,不少曾在比武场上摘金夺银的步战精兵遭遇了“下马威”:有的晕机,有的恐高,有的身体协调性不适应新课目……
那段时间里,每架战机的舱内都要放一个小桶,一个场次下来,官兵们的呕吐物快要把桶装满。一次、两次、三次……桶里越装越少,直至突击队员全部适应飞行。
在直升机上进行索降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带着好奇心,记者也尝试登上20米高的直升机模拟架,在突击队员的协助下,开始体验索降。
据介绍,为了练就降得下、降得准、降得快的硬功夫,突击队员们付出了艰辛努力。在该旅采访时,记者听说了“4麻袋手套”的故事。
刚开始摸索绳降方法时,官兵们戴的是市场上经常见到的一种劳保手套。从十几米高的空中顺着绳子往下跳,握绳力度轻了,着地速度太快,腿脚容易受伤;握绳力度重了,下降过程中摩擦力大,手套和手掌极易磨破。后来,官兵们又尝试了帆布、羊皮等多种手套。一双双沾着血的破手套被收集起来,到全连完全掌握绳降方法时,足足装满了4麻袋。记者深深感到,由传统步兵向突击步兵转型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空中突击部队为陆军转型插上了翅膀,也让传统的陆航部队飞行员们摇身一变成为了作战链路中最重要的战斗员。在未来战争中,飞行员们将驾驶着武装直升机克服地形障碍,实施中远程精确快速力量投送。
铁翼飞旋、神兵天降,他们将成为快速反应、精干顶用、出奇制胜的尖刀利刃!
在陆军第83集团军某空中突击旅直升机模拟飞行中心,坐在直-9直升机模拟器驾驶舱的飞行员叫汪海洋,他是空中突击部队第一个转岗担任地面指挥员的飞行员。
他告诉记者,模拟飞行器是每个飞行员在飞行前必须要经历的训练。“平时模拟的时候要多处置特情,多练习,才能在空中遇到特情的时候临危不乱。当然光熟悉天上肯定是不行的,更要熟悉地面力量的作战运用,空地两股力量高度联合才能发挥最大战力。”
来得快、降得准、打得猛……作为一支由平面作战向立体攻防转变的标志性力量,陆军第83集团军某空中突击旅,曾经在2017年朱日和大阅兵中首次精彩亮相。
旅领导告诉记者,组建一年多来,该旅完成了上级赋予的空中突击部队试训大纲编修任务,总结出战法训法成果50余万字,初步形成了一套空中突击部队建训规范,在陆军组织的演训活动中表现出色,数十名官兵在各类军事比武竞赛中斩获名次。
今年1月4日习主席向全军发布开训动员令后,全旅官兵的训练热情更加高涨。大场次飞行、跨昼夜飞行、复杂气象条件下飞行……官兵们紧盯以往训练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弱项,正在聚力固强补弱,不断锤炼打赢能力。
作为我军由平面作战向立体攻防转变的标志性力量,83集团军某空中突击旅正在将陆军腾飞的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