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中华风采

曾惊弱水断流久 又见居延荡碧波 发布时间:2019-01-2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呼和浩特1月22日电 曾惊弱水断流久 又见居延荡碧波——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尾闾湖居延海复活记

  新华社记者殷耀、于嘉、勿日汗

  淼淼居延海,萧萧芦荻林。隆冬时节,记者来到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尾闾湖——东居延海湖畔,只见丛丛簇簇的芦苇随风摇曳,结冰的湖面在阳光照耀下晶莹剔透,好似一面明镜,镶嵌在茫茫戈壁上。

  20多年前,被称为弱水的黑河每年有250多天是断流状态,居延海已是巨大的干涸湖盆。2000年起,国家对黑河实施水资源统一管理调度,决心让居延海重新碧波荡漾。如今,东居延海至今已连续14年波光粼粼,堪称我国生态保护史上的一个奇迹。

  弱水古泽变身“死亡之海”

  居延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西北部的戈壁上,是古弱水黑河的尾闾湖。黑河发源于祁连山中段,全长928公里,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最后注入额济纳旗的东、西居延海。

  前来额济纳旗旅游的人们肯定不敢相信,如今碧波荡漾、鳞浪层层、鸥鹭翔集的东居延海,20多年前彻底干涸,变成了“死亡之海”。西居延海更是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已干涸。

  额济纳旗水务局副局长石玉军说,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黑河中游开始进行农业开发,水资源消耗明显增大,黑河进入额济纳旗的水量大幅减少,甚至经常出现断流,不少湖泊、泉眼和沼泽地随之逐渐消失。

  2000年初,记者在东居延海附近采访时看到,湖盆里堆积了一层厚厚的细沙和白花花的盐碱,间或能看见鱼骨和动物的骨头。缺少了黑河的滋养,额济纳绿洲急剧萎缩,植被大面积退化,荒漠化加速蔓延,经常刮起遮天蔽日的黄沙,变成我国北方主要的沙尘策源地之一。

  70岁的萨仁格日勒生活在东居延海西侧的赛汉桃来苏木。她回忆说,儿时房前屋后都是高高的草甸,牛、羊走在其中都看不见身影,可后来黑河断流,居延海慢慢干了,地下水降了,草木缺了水,也都枯死了,一些牧民因牲畜没有草吃而被迫搬走了。

  跨省分水拯救居延绿洲

  居延海干涸,沙尘暴频发,额济纳旗持续恶化的生态,引起国家高度重视。为了遏制下游生态系统整体恶化,2000年8月,国家决定实施黑河跨省分水,对黑河干流水量统一调度、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据黑河流域管理局有关专家介绍,根据分水方案,黑河中游张掖等地要往下游分出至少六成水量。为了省水,当地发展高效节水耕地超过100万亩,并提高农业水价倒逼农民节水。

  张掖市甘州区上头闸村农民郭龙把地里的作物从小麦改为节水型玉米。“以前浇地大水漫灌,现在要精打细算,多用水多交钱。”他说,自家50亩地,与以前种小麦相比,一亩节水近一半,亩收入增加700多元。

  省下的水流到下游,恢复了额济纳旗生态,也使东居延海起死回生。2003年,消失11年的东居延海湖盆首次过水,并且蓄积起稳定的水面。2004年8月至今,东居延海已连续14年再未干涸,水域面积稳定在40平方公里左右。

  额济纳旗林业局副局长雒金玉说,东居延海有了稳定水面,额济纳绿洲的地下水位升高了,胡杨林得到黑河水的浇灌,面积从2000年的39万亩增加到目前的44万多亩。东居延海附近出现的候鸟种群、数量逐年增加,由2010年的10多种、数千只增加至目前的80多种、3万多只。

  搬迁退耕恢复绿洲家园

  黑河水量统一调度使额济纳绿洲重现生机。为了保护来之不易的生态成果,额济纳旗累计从生态脆弱地区转移搬迁农牧民近4600人,并从2017年起在胡杨林自然保护区里退出1万亩耕地,既让来之不易的水资源物尽其用,又促进了胡杨、红柳等沙生树木复壮更新。

  额济纳旗巴彦陶来苏木乌苏荣贵嘎查牧民嘎拉朝鲁退了110亩林间耕地,得到10多万元补贴。“以前把地租出去种蜜瓜,一亩地每年收入1000元,可蜜瓜耗水、耗肥、农药用量大。为了保护脆弱的生态,我们支持退耕。”嘎拉朝鲁说,他准备在原耕地上补植紫花苜蓿、红果枸杞等多年生草本植物。

  据了解,乌苏荣贵嘎查69户村民清退胡杨林中的耕地4457亩。“为了确保退耕的农牧民退得出、稳得住,生活不受影响,政府也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巴彦陶来苏木副苏木达(副乡长)布音达来说,对于有种树种草意愿的,协调发放草籽、树苗,并提供技术指导;对于想做旅游服务业的,有关部门还帮忙推介游客。

  额济纳旗还通过疏浚河道、科学导流等方式,让黑河水于2016年首次进入消失半个多世纪的西居延海,到2018年底,西居延海已先后进水10多次。然而,蒸发和下渗量过大,只留下一个不足10平方公里的小湖,湖畔长满芦苇、杂草,湖面也维持得比较稳定。

  2018年9月,黑城遗址附近沉寂600多年古河道也进水了,这一次灌溉和浸润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当地的牧民兴奋地说:“河道过水后,一些枯朽多年的小胡杨树居然发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