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书画名苑

“提纯”的王朝宾:仍保留文人的清远儒气与性情 发布时间:2017-05-24 来源:光明书画 美术报

原标题:“提纯”的王朝宾

  王朝宾 书法

  “中原甲子寒暑功,铸就书坛名宿携笔墨风云震汉唐;沪上五月煦风吹,喜迎文化饕餮瞻王氏书风皆叹观。”5月12日上午,初夏的上海豪雨滂沱,由中国书协展览部、河南书协、上海书协联合主办的“魂系汉唐—王朝宾全国书法巡展”第2站在上海图书馆火热揭幕,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龚心翰、河南省文联主席杨杰、上海市书协主席周志高、中国书协展览部主任王彦、复旦大学校长助理荀燕楠、著名文化学者钱文忠等出席并参加随之举行的简短而言之有物的座谈会。座谈会上最让人难忘的是周志高快结束时讲的一段评语:“刘炳森、张海、王朝宾三位擅长写隶书的我的好朋友,写得最好的是王朝宾。”因为讲的是真话,会场一阵会心的笑声。艺术创作没有绝对的好坏高低,只要是艺术的内行,对艺术作品的评判大致心里还是有数的,有的时候碍于人情面子多一些恭维之词可以原谅,而真实的直言直语更应该受到欢迎。似乎有些场合下,讲话人的身份变得很重要,像周志高这样评说当事人就不会感到周志高有偏见,若是一般初出茅庐者说这番话,很可能招来许多猜疑。

  本来已是清华大学客座教授的王朝宾又被复旦大学聘为书法客座教授,引起与会者的极大赞赏,认为复旦大学需要振兴书法传统,如学富五车的原复旦老教授王蘧常就曾被日本书界誉为“当代王羲之”,他的古雅险绝、绵力大气的章草雄视古今,罕有人敌。王朝宾“对传统的优秀部分吃得透,把握得准。他的作品没有一点习气的东西,这一点很难得的。他的书法作品既‘好’又‘新’。‘好’是好在对优秀传统书法的认识不断提高;‘新’是新在个人风格已经形成,并且几种书体中都体现着对时代书风的提纯、把握个人审美的取向和个性,又与古人和而不同,与时风拉开了距离。”天津美院98岁高龄的画坛泰斗孙其峰如是评价。纵观王朝宾真、草、隶、篆、行,的确可以发现他具备提纯的本领,书坛许多书法家能够学像某帖某家,可就是不能提纯,提纯一是汲取精华,二是化而变之,王朝宾懂得书法的提纯术。这样一位书法提纯专家入座复旦讲学,必将能提升复旦学子的美感培养,保证书法正脉的延承推广,他的雄浑秀雅的书法或许还能矫正海上书坛日渐颓俗的书风。上海真的要敞开胸襟,让曾经的“海漂”现象回归,否则,海派书法复兴完全沦为一句空话,“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上海书法人务请放下身段,多多呼吸一些外来的清新空气,补充一些外来的鲜活血液,上海书法的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魂系汉唐”正是上海书坛最为欠缺的,王朝宾把自己多年辛苦经营的“魂系汉唐”书法大厦推送到上海滩展示,与他个人是一种甜蜜的心愿,对于处在书法低谷的上海书坛来说则是一次绝好的书法学习借鉴机会,比如王朝宾写过不同常格的颜体大楷、他的碑帖合流的审美趋向值得细细咀嚼。此外,王朝宾书文兼善,注重自身文化修养,编辑出版了《汉碑全集》、《民国书法》等一系列力作。他所主编的《青少年书法》杂志是改革开放后最早的书法报刊之一,对书法的普及和促进起到先驱作用。

  “1999年我担任《汉碑全集》的项目负责人。在编辑《汉碑全集》的过程中,我东奔西走。足迹遍及十数省,对国内各地汉碑及旧藏拓本,新出工的汉代碑刻进行了全面的实物考察。通过这几年的研究,我不仅收集了详实的资料,还弄清了前人对碑拓的误读,由此窥得汉碑书法的真谛。我在青年时期曾决心‘下笔便到汉人处’,但早年写的隶书与汉人还是相距甚远。自从编辑《汉碑全集》,遍阅汉碑拓本和汉刻原石后,对汉代书法风采的认识深入了许多,笔下的汉人气息也增加了许多。自此以后,我将隶书和行草结合起来,写隶如写草,落笔使墨,准狠疾速;写草若写隶,浑厚结实,融汉铸晋,我的书法境界从早期的‘达’转向了‘雅’,前期作品中险绝有余而内涵不足得到了充实”。王朝宾的夫子自道传递的信息胜过许多旁人的赞词,“魂系汉唐”的他对魏晋风流也是充满敬意,他的古质天真的行草书一片魏晋书家的风度,比之今天江南书家临仿魏晋的作品多了几许朴茂健朗,即便在河南,能够像王朝宾那样深入骨髓、多种气韵风格把握的书法家也是极其少见的,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商品经济的社会大环境里,他仍然保留文人的清远儒气与性情,笑对书坛枯荣,笑对人生百态。蔡树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