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逐梦践行

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刘永坦:40年逐梦雷达创新 发布时间:2019-01-1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月8日消息(记者朱敏)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天(8日)召开,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分别授予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其中,出生于1936年的刘永坦是中国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专家、中国两院院士,是我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与技术的奠基人和引领者。

  40年来,他领导和培育的创新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展了新体制雷达研究,技术成果“领跑”世界,成功实现工程应用,为保卫祖国海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强大作用。

  年过八旬的刘永坦,双眉上扬、眼神坚定、声音浑厚、身板挺拔。将这样一位“将帅”气质十足的老者与有着“千里眼”之称的雷达联系在一起,一点也不奇怪。作为中国新体制雷达引领者的刘永坦在面对国家最高科技奖时,却谦虚地称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老师,说自己“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他说:“我就是一个普通的老师,在国家环境大好的形势下做了点事。而且这个事是我们团队的力量,绝不是我一个人能做的。我们团队有这样的精神:不服输、要创新,做出对国家有意义的成果。不管谁卡我们的脖子,未来我们都能往前走。”

  而这位“普通的老师”的背后,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新体制雷达发展史。生于抗战年代的刘永坦目睹了国家“落后就要挨打”的现实,发愤图强以优异成绩考入哈工大;不惑之年留学海外,打开了新的眼界。他发现,世界上不少国家致力于研制新体制雷达,从而使“千里眼”练就“火眼金睛”的本领,立志“中国必须要发展这样的雷达!”

  改革开放初期,想让发达国家还没建成的雷达在中国实现,无异于天方夜谭。有人劝刘永坦,这样的研究风险太大、周期太长,很可能把时间和精力都搭进去却一事无成。但是刘永坦不改初衷,他说:“当年讲这个事,没有多少人相信。因为这个东西还很渺茫,不一定有结果。我记得我花了很多时间往北京跑,大概一年两百多天都在外面,主要是争取支持。这个雷达到底行吗?能解决别的雷达解决不了的问题吗?反复回答这个问题,最终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和认可。”

  得到支持后,刘永坦立即进行了细致的策划和准备。他采用独特的信号与数字处理技术,提出研制中国新体制雷达的方案。完备的新体制理论体系建立之后,刘永坦开始主持“新体制雷达研究”,新设备在调试期间遇到了难以预估的困难。刘永坦坦言,技术上的环境相当艰难。“首先是海浪杂波。你看目标,海浪就回来了。雷达对海浪信号的反射比对目标的反射大多了,大一万倍、十万倍、一百万倍。从大于一百万倍的杂波里把目标提取出来,必须对着海浪好好地分析,我们第一阶段做了这个事。第二个问题是,对海工作有很多干扰的无线电信号,怎么把这些干扰的无线电信号去除掉,把目标提取出来。做这个机制来对付干扰,是成功的。”他说。

  除了要处理海杂波、无线电信号这些来自海上的和人为的干扰,刘永坦团队还要克服来自天上的电离层干扰,而避免这项干扰是一个国际性难题。刘永坦指出:“不可避免的是,电磁波从电离层上下来一大片,越往南走干扰越大,全给糊住了。能否避免电离层的干扰是国际上认为能不能成功的关键,看你有没有本事突破。我们为此在体制上改了好多次,体制改变不是说局部技术的改变,信号处理的方法大概研究了上千次,最终取得了突破。”

  1990年4月3日,对于团队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刘永坦团队首次完成了我国对海面舰船目标的远距离探测实验,新体制雷达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1991年,新体制雷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虽然获了奖,但刘永坦觉得还远远不够。他认为这些成果倘若不能变成真正的应用,无疑像是一把没有开刃的宝剑,好看却不中用。1997年,新体制雷达被批准正式立项,哈工大作为总体单位承担研制工作,这在国内高校中尚属首次。在这过程中,刘永坦也感受到国家的力量、团结的力量。

  刘永坦表示:“除了我们自己的团队以外,还利用国内的优势力量,跟航天科工集团、电子科技集团合作。党中央教导要产学研结合,不然做不出东西来。我们现在摆在威海的样机,当年都是这些单位提供的。应对信号处理的难点由我们团队自己解决,但没有那些设备,我们也不能实现自己的想法。我们通过几十年的协作,学校、研究所形成了一个很好的集体。”

  又经过10多年的艰苦攻关,刘永坦和他的团队于2011年成功研制出我国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能力的新体制雷达。与国际最先进同类雷达相比,系统规模更小、作用距离更远、精度更高、造价更低,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015年,团队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韩杰才感慨,若不是刘永坦当年“破釜沉舟”的决心,就没有如今这支“雷达铁军”。他表示:“反过来看刘永坦院士走过的路,自主可控、自主创新是必须坚持的。所以这个雷达的自主创新可以说在国际上很少有的,也就是说我们掌握了自主权。而且整个涉及到雷达的关键技术,都是我们自主创新、自主可控的技术,是对我们国家远距离海洋预警的一项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