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郭冠东
科尔沁,蒙语意为“带弓箭的人们”,最初是成吉思汗护卫队的名称,后来演变成了护卫队首领,能征善战的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后裔所属各部的部落名称,随着数百年来部落的不断游牧迁徙,也逐渐演变成了今天以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通辽市为核心的一大块辽阔地域的名称。
浩瀚的科尔沁草原、雄伟的大兴安岭、辽阔的松辽平原和流淌不息的西拉木伦河造就了科尔沁地区富饶的地理环境,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科尔沁民族文化。近些年来,科尔沁民歌、安代舞、马头琴、乌力格尔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让科尔沁名扬四海。4月初,我来到通辽市,探寻科尔沁文化的独特魅力。
草原晨曲
蒙文书法
唱响好来宝
蒙古族刺绣
骏马
沙地冬韵
服饰是一个族群最具特点的文化符号,科尔沁传统民族服饰具有鲜明的特色。在通辽科尔沁民族文化服饰有限公司,我不仅看到了有着精美黑底绣花的科尔沁传统蒙古袍,还见到了款式新颖又富有民族文化元素的时装。“这些年人们收入提高了,定做蒙古袍和批量制作演出服的客户越来越多,我们公司在呼和浩特和通辽开了两家店,生意一年比一年好,供不应求。”总经理尼玛说。近几年他们根据美观、舒适、耐用等要求,在面料、款式、剪裁等方面进行了敏锐的革新,又推出了艺术性与实用性兼具的民族特色时装系列。“盘绣、刺绣这些蒙古族服装服饰传统工艺是电脑和机器做不到的,必须靠手工。”尼玛说,“我最担心的是以后这些宝贵的技艺消失了,下一步要抓紧培养年轻技术工人,让他们学习掌握传统技艺。”
崛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科尔沁版画曾被我国著名版画家李桦先生誉为“草原之花”。在通辽市奈曼旗的奈曼版画院,63岁的画家安广有正在自己的房间里创作,墙上挂着《诺恩吉雅》《草原雄鹰》等他近年的新作。说起科尔沁版画,他滔滔不绝:“我原来在奈曼旗文化馆美术组工作,一直搞版画创作,20世纪80年代我们一大批版画家被组织去电影《狼图腾》拍摄地锡林郭勒大草原的乌拉盖牧区体验生活,一住就是好几个月,创作出了一大批精品。”如今已经退休的他,因为优越的创作条件又焕发出了艺术的第二春,他带着我们参观了版画院里宽敞明亮的木版工作室、铜板工作室和展厅。“这几年我要趁身体好多搞些创作。”安广有一边说,一边在画架上的版画底稿上又添了几笔。
来到奈曼旗义隆永镇西地村,宽阔的文化广场旁边党员活动室里传来阵阵丝竹之声,原来是村里的小剧团正在排练节目。团长刘世平告诉我,剧团是2003年村里几位农民自发组建的,后来陆续吸引了很多村民加入,以排演评剧为主,除了传统剧目外,剧团成员还自己创作了一些现代评剧、小品、快板、三句半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品。他们创作的《葡萄熟了》《换戒指》等节目,宣传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等方针政策以及孝敬长辈、邻里和睦等传统美德。村党支部书记田伟也参与创作了很多剧本,“我们用评剧的艺术形式来反映新时期的农村,让村民自己演自己的身边事情,既丰富了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宣传和教育效果也非常好,”他说,“群众爱看,群众爱演。”
在相邻的黄花塔拉苏木老年活动中心,“奈曼王”四胡协会的成员们也在热火朝天地排练着,在蒙古四胡悠扬的伴奏声中,几位老伙伴齐唱一曲他们自己创作的好来宝《歌唱奈曼》,节奏欢快的歌唱让我们的心情也随之欢快了起来。这个协会也是2003年由几位热爱蒙古族民歌和四胡演奏的群众自发成立的。赵雪梅是协会发起人之一,2006年从小学教师岗位上退休之后,她投入更多精力积极组织大家排练演出,是协会的核心人物。她告诉我:“协会如今有16位固定成员,年纪最大的75岁,最小的40多岁,都来自附近各嘎查,最远的家住在25公里外,平时打车或者骑电动车来参加活动。”让她倍感欣慰的是近年来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全旗开展后,四胡音乐吸引了很多中小学生,学习四胡演奏的孩子越来越多了。
科尔沁文化经久不衰的活力源于其在基层的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也源于当地在青少年群体中广泛开展的传承教育。来到通辽蒙古族中学,以班级为单位的诗词朗诵比赛正在多功能厅里举行,台上同学们身着民族服装,在马头琴的伴奏声中,用蒙语朗诵着文学作品选段,台下评委老师一丝不苟地记录着意见。“这是我们开展读书月中的一项活动,我校把每年的4月定为读书月。”学校体卫艺主任韩元理告诉我。通辽蒙古族中学多年来坚持开设传统艺术类课程和课外活动,有版画、刺绣、皮画、乌力格尔、马头琴、蒙文书法、蒙古象棋等。“这些课程每周安排两个下午集中学习,其他课余时间都可以来活动室自由学习。”韩元理说,“新生入学后根据兴趣自由选择,但是要求每人至少要选学一门。”
走进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二中学面积600多平方米的版画博物馆,翔实的展出资料全面呈现了版画的历史,电脑仿真装置还能让人现场体验一下“画”“刻”“印”的版画创作过程。说起学校的版画教育,校长郝平非常自豪:“我们这座博物馆既是少儿版画的教学场所,也是公共文化场所,经常举办各类版画展并向市民开放。”在博物馆深处,学校版画社团的同学们正在上课,他们有的在绘制底稿,有的用不同规格的刻刀在木板上进行雕刻,作品大多是动物、花卉等。社团老师周慧说:“同学们主要学习传统民族特色的科尔沁木版版画。”她拿起一张学生创作的名为《小试牛刀》的获奖作品,作品描绘的是一位拉马头琴的小男孩:“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总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本版照片选自光明图片 摄影:于沨 郭冠东 包曙光 额尔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