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几天,年逾7旬的马建忠就会让儿子马立明开车陪他到妫水河特大桥前去看一看,就像拜访一位深交多年的挚友。
马建忠是北京铁路局张家口工务段的一名退休职工,已经退休整整20年了。他时刻惦记着的这座妫水河特大桥,就是著名的京包88号桥,又称官厅湖大桥,位于京包铁路康庄至狼山间,是一座横跨官厅水库的铁路大桥。作为首都北京联接大西北的重要通道,这座京包线路上最长的钢梁大桥一直都承载着重要的铁路运输任务。
为了保障铁路运行安全畅通,一代一代的铁路桥梁工每天都会对大桥进行悉心的检查和保养,他们用默默无闻的付出和执着的坚守,守护着大桥的安全。马建忠和马立明父子就是其中的代表。
上世纪60年代,马建忠从武警部队退伍转业到地方工作,1978年被调到张家口工务段沙城桥梁车间妫水河桥梁工区。深受武警部队严格纪律和稳扎稳打工作作风的影响,在妫水河桥梁工区,马建忠从基础的桥梁工干起,先后担任过桥梁班长、桥梁工区长,守护妫水河特大桥整整20年,直到1998年6月退休。
马建忠这个“大桥守护者”不仅要负责工区内大桥的维修保养,还有一定的“作战”任务——破除周边水域和桥墩周围冰冻层。
原妫水河特大桥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由20孔32米上承式钢板梁组成,全长663.4米。由于修建时未考虑冬季水库静冰压力问题,曾在60年代多次发生过因为冬季天气寒冷,静冰压力过大将大桥桥墩挤断的险情,造成京包铁路行车中断,给铁路行车安全带来极大安全隐患。
虽然从1972年开始,局里就为工务段配备了破冰船、设置了风管路,但为了确保桥墩周围1.0米活水圈不结冰,人工破冰还是必须要坚守的“最后一道关”。
“每年冬季破冰,是工区一年中最重要也是最辛苦的工作。”马建忠回忆,“妫水河特大桥地处风口,常年刮五六级的大风,特别是冬季,数九寒天,寒风刺骨,人都站立不稳,西北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疼。”
就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每年的11月中旬到次年3月中旬马建忠和工友们每天采取人工炸冰、空压机打压吹风和破冰船破冰相结合的方式给大桥桥墩破冰,保证大桥和行车安全。
马建忠印象最深刻的是1993年刚开春的一次破冰任务。“当时,有很多大块的流冰从桥的上游顺流而下,慢慢向大桥靠近。如果不及时破冰,冰块很有可能撞断桥墩,危及行车安全。”
险情就是命令,马建忠迅速组织破冰船从侧面撞击流冰,减缓流冰漂移速度,另外派作业人员穿戴好装备,携带破冰工具及时登临流冰面上,凿冰窟窿,将炸药包放入冰中。“我一声令下,‘嘭’的一声,流冰就被炸成小块了。”马建忠说,“就这样,我和工友们从一块流冰转移到另一块流冰,逐个爆破。最终在大家的努力下,险情解除了,我悬着的心也终于可以放下了。”
这项最重要也最辛苦的破冰工作一直持续到了1997年底,也就是马建忠退休的前一年。
由于原妫水河特大桥长期“带病运营”,对铁路运营安全构成极大威胁,铁道部经过多次专家论证,决定废弃旧桥,在该桥下游30余米的位置修建新桥——妫水河特大钢梁桥。
1997年底,全长880米的新桥建成通车,旧桥同时报废,工人们对梁体部分进行了拆除,只剩下十几座旧桥墩见证着铁路发展的变迁。
为了确保铁路运输安全正点有序运行,马建忠和工友们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铁路的维修和养护,“有时赶在夜间作业,常常一干就是一宿。”虽然工作辛苦,但是马建忠觉得很幸福,“家人对我的工作非常支持,替我赡养老人,教育孩子,还经常叮嘱我要多注意安全。”
马立明是老马唯一的儿子。也许是机缘巧合,2000年马立明退伍后也被安排到了张家口工务段工作,被分配到父亲退休前所在的工区。
“得知被分配到父亲之前工作过的工区后,我非常高兴,因为我小的时候经常听父亲讲起他在工区所经历的事情,觉得很了不起。”马立明说,“我为能沿着父亲的足迹继续为铁路事业干下去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兴奋,参加工作后我就下决心一要干出成绩来。”
刚上班时,马立明回家后经常会向父亲请教桥梁维修保养方面的知识和技巧,特别是机械操作。“我们经常使用小型机具,时间长了就会出现故障,我父亲就会耐心给我讲解机械原理和维修时的技巧,现在还能用上。”
小到一颗铆钉、螺栓是否有松动,细到铁轨焊缝是否有裂痕,高到16米桁架顶部是否有险情……这些细节都是马立明和所有铁路巡检员工们日常要关注的东西,因为他们知道铁路安全无小事,任何细节都不能疏忽。“我们必须细致,不能漏掉一处病害,否则小病害就会逐步变成大病害,危及行车安全。”马立明说道。
虽然工作中的维修保养项目和以前基本一致,但随着铁路设备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小型机械的运用让马立明和工友们的工作轻松了不少,“这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我们的作业质量和效率。”
马立明到妫水河桥梁工区工作后,每天下班都会跟父亲聊聊工区里的人和事,马建忠也会时不时给儿子讲讲自己当年的工作经历。“父亲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教会了我敬业。他教我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只有这样才能换来安全和稳定。”耳濡目染,马立明从父亲那里学到了老一辈桥梁工的奉献精神和工作经验,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桥梁工,被任命为工区的班长。到今年为止,马立明已经在妫水河桥梁工区整整工作了18年。
作为妫水河铁路桥梁的守护者和见证者,马建忠、马立明父子深切感受到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铁路的蓬勃发展。“这条线上开行了S288动车组,车厢更宽敞明亮舒适了,去北京更方便了。”马建忠很开心,“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吃穿不用愁了,每年还能出去旅旅游,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我心情非常好!”
马建忠虽然已经退休20年了,但依然忘不了他曾经守护过的妫水河特大桥,常常让儿子开车陪他到桥边走走看看。举目远眺,在大桥南侧1600米外的官厅水库上,一座宏伟、现代的京张高铁官厅湖特大桥正在建设。
根据计划,明年年底京张高铁就将建成通车,届时,这座现代化的高铁线路将接过百年前前辈的接力棒,服务冬奥赛事,迎接八方来客。马立明和他的工友们也早已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将共同担负起这两座铁路大桥的养护任务,守护一路平安。(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喆 通讯员 刘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