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中华风采

宁夏宁东基地:戈壁荒滩上因煤而兴的“超级工厂” 发布时间:2018-12-03 来源:人民网

【编者按】

岁月不惑,春秋正隆。改革开放40年来,党带领全国人民爬坡过坎、攻坚克难,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凯歌,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改革画卷。风雨四十年,改革在路上。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人民网策划推出“40年·改革印记”系列报道,用记者的视频、图片、文字,通过人民网、手机人民网、人民网法人微博、微信、人民视频APP等多个端口,为您讲述全国各地、各行业的“改革印记”,在时光的记忆中传递改革开放的磅礴力量,感受日新月异的时代巨变。

 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简称宁东基地),位于银川市东南方向36公里处。宁东管委会驻地宁东镇,其前身为磁窑堡镇,因“磁窑山”“出石炭”而得名。

“三山六沟一分地,小雨渗不透,大雨顺沟流,沟头一年一个样,耕地逐年往下降。” 当地老百姓的这段顺口溜,道出了磁窑堡自然环境的艰苦。

据《宁东镇志》记载,1978年磁窑堡镇人均年收入只有78元。为了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解决剩余劳力就业,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1984年,磁窑堡镇提出“依靠煤炭发展生产”的口号,开办了第一家镇办企业——磁窑堡镇煤矿,第一年实现产值100万元。

200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作出开发建设宁东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将宁东基地列为宁夏的“一号工程”。

改革开放40年来,因煤而兴起的宁东基地成为宁夏首个总产值突破千亿元的园区,先后实现了“由地下到空中”的跨越,和“由黑到白”的加速蝶变。目前,宁东基地已成为宁夏经济发展的排头兵、科技创新的示范区和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区,特别是煤化工产业加快集聚发展,成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领跑者”。

煤炭革命:清洁高效利用


在宁东307国道与冯鸳路交汇处向南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地名——鸳鸯湖。在这里,既没有鸳鸯,也没有湖泊,却有一个以它命名的电厂——灵武鸳鸯湖电厂。

电厂四周道路整洁,白杨挺拔,厂房布置有序,机器运转声不绝于耳。电厂一期为两台66万超临界空冷燃煤发电机组,将宁夏的煤炭转换成电能,源源不断地通过高压输电线送至山东;二期为两台100万超临界燃煤间接空冷机组,作为宁东送浙江800千伏超高压输电工程配套电源点,目前核心工程已基本建成,今年年底全部建成投运后,将成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最大的火电厂和国际领先的生态化电厂。

这里曾经有湖。1960年5月,我国著名地理学家侯仁之考察完鸳鸯湖后,在《光明日报》发表了《鸳鸯湖》一文,其文中提到:“鸳鸯湖——多么美丽的名字啊!在一带沙区中竟然有这样一个美丽的湖泊出现,又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事。”据宁东当地人王义江讲述,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这里还有湖,但湖面已很小。由于多年的滥挖甘草,植被破坏,加上私自开矿挖煤,鸳鸯湖地区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土地沙化,水位下降,沙进湖退,致使鸳鸯湖消失。

“刚来宁东时,春秋季风沙大,关上门窗,屋里仍会有一层细沙。”在鸳鸯湖电厂值班室,主值班员金先隆谈起初到这里时的情景,犹如昨日。

现如今,以鸳鸯湖为代表的宁东基地,人进沙退,地表植被覆盖率高,形成了宜居的生态园区。通过煤炭的清洁利用,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充分发挥了煤炭优势。“我们将宁夏的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快速地促进了宁夏的经济发展。”鸳鸯湖电厂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徐荣田告诉记者,到2020年,宁夏鸳鸯湖电厂作为“西电东送”的电源之一,外送电能力将达到352万千瓦时。

过去宁夏煤炭产业的发展主要靠挖煤、卖煤和烧煤卖电,同时还要面临周边富煤省份煤炭外卖的同质化竞争,导致煤炭外卖盈利空间狭小。另外,煤电产业治污成本大,盈利能力较弱。宁东基地如何借助煤炭优势乘势而为,做好宁夏经济转型发展呢?

煤炭领域革命,需要整体推进煤炭在全行业、全产业链的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宁东基地在开发建设之初,立志以“高标准、高要求”来规划和建设,使煤电、煤制油、煤化工走上绿色低碳、差异化、循环发展的路子。

目前,宁东基地建成世界上首个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空冷电站、世界第一个±660千伏电压等级直流输电工程、±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煤矿成套综采设备、直接和间接空冷发电机组、特高压直流输电设备国产化率达到100%。截至2017年底,煤炭产能9140万吨,火电装机1325万千瓦,外送电规模1200万千瓦,将宁东的“地下煤”变成了“空中电”。

将“煤”变成“电”只是宁东基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途径之一。宁东基地不仅有“煤”变“电”,还有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世界首套年产50万吨煤制烯烃装置,以及正在建设的100万吨煤制油副产品增值利用制烯烃项目。

高标准的规划建设,给宁东不一样的成绩。截至2017年,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175亿元,增长41.1%,占宁夏24.2%,成为宁夏首个总产值突破千亿元的园区。

科技创新:助力经济增长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不只是“卖炭翁”变为“卖油郎”这么简单,还要考虑在变为“卖油郎”之后的科技创新、产业延伸、增加产品附加值的问题。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对相关管理者而言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2003年以来,煤制烯烃、煤制油企业的尾料“聚四氢呋喃”该如何处理,是宁东基地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宁东基地借助我国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成功引进以宁夏宁东泰和新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夏泰和)为代表的化纤新材料龙头企业。

宁夏泰和纺织车间下线的白色氨纶比头发丝还细,广泛用于纺织服装、医疗卫材、生活装饰等领域,原料源头却是深埋地下的黑炭。

“说不定你身上穿的衣服里,就有我们生产的氨纶呢。”宁夏泰和行政内勤科副科长杜会娜笑着说。

宁东的新材料企业并不满足于现状,而是积极将创新融合于产品的产业化工作之中。以宁夏泰和为例,科研创新已成为其立身之道和发展壮大之本。 “在国内,我们泰和新材是第一家做氨纶的,现已形成了系列化、差异化和功能化产品齐全的企业。”宁夏泰和总经理王超说,“没有创新,泰和新材不可能走到今天。”

将“黑色煤炭”变为“白色纤维”是宁东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发展、延伸产业链的途径之一。目前,宁东基地新引进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产业项目80个,总投资1000亿元。

“宁东基地煤制油、煤基烯烃、精细化工等已形成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发展了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为产业转型升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推动了煤化工向高端化、集群化、精细化的发展。”宁夏宁东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副局长田彦虎说。

近年来,宁东基地科技创新质量明显提升,实现煤化工产品由“粗”变“精”。

2016年12月28日,每一个宁东人都毕生难忘的日子,也是一个载入中国工业发展史册的日子。世界单套投资规模最大、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成功出油。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带活37项国产化重大技术,我们创造了业界的一个奇迹。”国家能源集团神华宁煤煤制油公司总工程师黄斌说。

科技创新永远在路上。宁东管委会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加大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投入。目前,宁东基地已建成各类创新平台22个,完成科技攻关项目200余项,企业有效专利数830件。其中,荣获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金奖的神华宁煤集团的“神宁炉”,被国家能源局列为煤炭安全绿色开发、清洁高效利用的先进技术。

再创辉煌:建设世界一流化工基地

2016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东基地时发出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

一代代宁东人始终牢记建设世界一流煤化工基地的使命,把实干苦干作为精神追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步一个脚印,干出了奇迹,干出了成就。

2017年宁东基地工业总产值1175亿元,成为宁夏首个总产值突破千亿元的园区。自“依靠煤炭发展生产”以来,尤其是宁东基地开发建设15年以来,宁东基地不仅成为宁夏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源泉,而且正朝着“世界一流”的现代煤化工基地在迈进——全国14个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之一、9个千万千瓦级大型煤电基地之一、4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以及资源双百工程示范基地。2018年6月,宁东基地跻身中国化工园区30强,成为西北地区唯一入围30强的园区。

这一组组数字背后是宁东人的坚守与奉献。作为宁夏的“一号工程”,宁东基地的建设发展日新月异,宁东建设者们在这个原本阒寂千年的亘古荒原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向世人证明了“小地方也能办大事”的胸襟和胆略,昭示着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精神,书写着我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的新诗篇。

“预计到2020年,宁东基地煤炭产能达到1亿吨以上,煤化工产能达到1500万吨,我们将在2006年宁夏经济总量基础上,实现‘再造一个新宁夏经济总量’的目标。” 宁夏宁东基地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陶少华说,宁东基地要从高端化、集约化、绿色化和智能化四个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的国家级现代煤化工基地。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宁东基地将坚持走创新驱动、集约高效、转型发展的路子,向建设世界一流的国家级现代煤化工基地的目标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