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逐梦践行

“自主教育”培养一代代“逐梦人” 发布时间:2018-12-0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上海12月2日电  题:上海崇明中学:“自主教育”培养一代代“逐梦人”

  新华社记者吴振东、朱翃

  在上海市崇明区城桥镇聚训村,记者见到了一个忙碌的年轻身影,他就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秦秋炜。2014年本科毕业后,他放弃了去大机关工作的机会,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选择做一名“村官”。

  秦秋炜是崇明中学2010届毕业生,曾任校学生会主席。他不后悔今天的人生选择,并感恩于崇明中学3年的学习生活。“是母校的教育让我学会学习,学会负责,学会追求,更让我走出了课堂,去了解自己的家乡。我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愿意扎根在这里。”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崇明中学提出了“在生活管理上学会自理,在知识探究上学会自主,在品格修炼上学会自律,在志向追求上学会自强”的教育思想,开启了“自主教育”的办学特色。其核心要义,就是让学生会生存、会学习、会负责、会追求。

  彼时,学校管理者认识到,崇明中学的学生虽然有海岛子弟待人淳朴、做事认真的特有品格,却因为崇明交通不便、地域闭塞等客观原因,存在自主意识淡薄、自我能力脆弱、学习相对被动和见识不广的“短板”。

  崇明中学校长吴卫国表示,学校希望通过“自主教育”“自主发展”理念的落实,引导学生学会规划自己的生涯,拓展自己的“情怀”,树立更远大的志向。

  由此,学校的教与学开始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教师们从课堂的主体变成学生的伙伴,变成了课堂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学生们走上讲台,大胆讲出自己的设想,再仔细小心地求证——沿袭了几十年的“你教我学,你讲我听”的教学模式,变成了学在教前、以学促教的翻转课堂。

  同时,崇明中学构建了一系列满足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每个学年,学校供学生选择的拓展型课程超过50门;研究型学习的课题库目前已收集课题200余项,学生还可自行提出研究方向,校内教师如果不能指导,学校则会积极聘请“校外导师”给予帮助。此外,院士、作家以及各行各业“大咖”名人,越来越频繁地走进崇中校园,和学生们笑谈人生理想与追求。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求知,“自主教育”唤醒了这些年轻人内心的自我意识。对于自己需要怎样的事业与人生,他们的思考也变得具体和生动。

  20多年前,崇明中学5名学生自发组织了考察家乡的活动。如今,这一活动被命名为“崇明百里行”,成为学校最重要的社会实践课。迄今为止,已有数千名崇中学子参与其中,以“行走”的姿态了解乡土文化、社情民情,足迹遍布崇明三岛。

  秦秋炜当时和同学们进行一项田野调查,没有经费,他们就主动上门找政府机关“化缘”。“几家单位在认真听了我们的课题介绍后给予了经费支持,而我们也把调研情况反馈给了他们。”秦秋炜说,“‘百里行’活动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实践本领,更坚定了自己服务家乡的决心。”

  吴卫国介绍说,“崇明百里行”考察活动每年都会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学生围绕主题组成小组,独立完成考察任务。以乡土文化主题为例,学生完成了“崇明历史古建筑调查”“崇明中学历次校址迁徙的时代背景探微”“崇明扁担戏的研究与传承”“继承崇明传统家训家风研究”等一系列考察,深入了解了家乡的历史底蕴,感悟到乡土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

  懂得了自主教育,有了自主发展的意识,崇明中学的学生便有了更明确的人生目标、更坚定的事业追求。

  2016年2月,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宣布发现了引力波。一个叫胡一鸣的年轻人参与了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他是土生土长的崇明人,崇明中学2007届毕业生、清华大学博士后,目前任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副教授。

  当年高考填志愿,胡一鸣“任性”地只填了一所学校的一个专业——南京大学天文系,而在此之前,他已获得另外一所重点高校的预录取资格,放弃的理由很简单:“那里没有我喜欢的专业。”这个从崇明中学天文社团走出的学生,就这样“轻率”地决定自己的人生。

  崇明中学前校长董耀棠理解并欣赏这个孩子的勇气和决心,决定亲自为他写一封推荐信。在推荐信中,董耀棠介绍了胡一鸣的各项情况,然后以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身份深情地写道:“素质教育就是要造就这样一批特长明显、志向高远、素质优良的人才,这远比培养纯粹为解决谋生手段的人,要有意义得多。”

  得益于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崇明中学搬出了老旧的平房,成为一所现代化寄宿制高级中学,漂亮的校舍让当时的很多家长“眼前一亮”;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理念的革新,崇明中学持续开展“自主教育”“自主发展”实践,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面向未来,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与上海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必将为学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