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校风从哪儿来】
光明日报记者 晋浩天
好学校里有什么?有好老师,有好学生,更有好校风。
光明日报19、20日连续刊发重磅报道《师德师风,为师之本》《学风建设,重要的是找到学习的意义》,并在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发起了“你心目中的好老师什么样”“为什么不爱学习了”的调查,引发了网友们的强烈反响与积极献言,参与热度持续升高。留言中,大家逐渐勾勒出自己喜欢的老师的模样,而对于如何认识学习,也展开了分析与反思。
你眼中的好老师什么样?你爱学习吗?让我们一起听听网友的声音。
好老师,德为先
在求学路上,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他们最能俘获你心的,是哪些人设?
记者梳理发现,“德”与“爱”,是网友形容好老师时用得最多的两个字。
有网友说,好老师的标准是,品中有德,情中有趣,胸中有学,心中有爱,眼中有路,嘴中有道,手中有艺,行中有惧;有网友说,好老师要知识渊博,德高望重;也有网友说,教师,德为先,人品最重要,没有道德感就无法引领学生成长。其次才是知识水平。
有网友说,好老师必须热爱教师这份职业,有爱心,关心同学的全面发展;有网友说,爱岗敬业,关心爱护全班每一位学生,不偏心的才是好老师;也有网友这样形容好老师——爱学生,在乎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根据情况不断调整教学,帮助学生扎实训练,打牢基础,启发思维,养成习惯。
“我喜欢的老师不一定温柔,但一定有过硬的教学实力。我不喜欢课堂上讲太久与知识无关东西的老师,不喜欢把自己的价值观强行灌入学生脑子里的老师,但我喜欢引导学生学习自己判断的老师,喜欢讲知识和延伸知识的老师。”
“好好上课的老师就是好老师。”更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总结道。
“其实,童年时光遇见一位好老师,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毕生难忘的。”在一位网友看来,好老师是温柔、慈祥、幽默的,总能让人舒服地上课,记得上中学的时候,体育老师、语文班主任,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但小学的一个老师会体罚学生,有时候还会骂人,所以我对他印象不好。”
通常,学生都渴望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那在宽松与严格之间,哪一类老师更受网友们的欢迎?
“严师出高徒。”一位网友至今都很感谢他的严师、小学班主任朱老师,“朱老师语文、数学教得特别好,从四年级教到六年级,送我们毕业。这三年,我的数学、语文写作提高很快。应该说,小学知识学得扎实,为以后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刚刚成为一名教师的网友认为,在课堂上要以严厉为主,但也要有足够的专业度,坚持原则。
一名乡村教师留言说,好老师要时而是慈母,时而是严师,“我最想做这样的老师:生活上和心理上用爱呵护,学习上以严待之。”
为什么学习
你爱学习吗?记者发现,多数网友都是想学习的,但由于各种原因却没有爱上学习。
一位网友坦率地说,我爱学习,但是我三分钟热度,会被游戏带走。有网友表示,我对于学习并不排斥,感觉当学生是一件非常快乐幸福的事,但让我感到有压力和反感的是过多的考试,它让我将学习变成一种负担和不快乐的事。
“现在的诱惑太多了,每当你想静下心来学习的时候,手机总会时不时亮起来。”一位网友说,现在无论什么事都是在网上通知,如果你放下手机,就很可能错过重要的消息。
不过在留言的网友中,记者也发现了一位“别人家的孩子”。他说,“我爱学习。学习就像是打游戏闯关一样,做试卷就像是打boss一样。这和我的父母经常进行鼓励教育密不可分。父母给我提供的舒适的学习环境才换来我对学习的巨大兴趣。孩子不爱学习,父母也是有责任的。”
从小到大你觉得学习是为了什么?
“学习是为了改变命运。”一位来自农村的网友说,学习让她不用做农活,不用早早嫁人、围着丈夫孩子锅台转。而是有了一份喜欢的工作,和一个温暖儒雅的男人共同在城市里经营一个温暖的家。“这就是学习的魅力。”
有网友说,学习是为了获得在社会生存的本领和敢于生活下去的心灵。也有网友说,学习最大的收获不一定在于学到多少有用的东西,而是通过学习,尤其是学习人文艺术类的知识,使自己获得内心的平静,学会保持精神的愉悦。
学习的重要性人尽皆知,却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不爱学习了?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段话,越来越多的人明天吃生活的苦,也不愿现在吃学习的苦:生活的苦会让人麻痹,让人习以为常,会被短暂的娱乐替代;而学习的苦在于你始终要保持敏锐的触感、丰沛的感情,以及清醒的认知。”在网友看来,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多人功利性太强,短期的学习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也有网友将其归结为社会环境的转变。网友表示,“小时候学习目标明确,现在长大了,反倒对于为什么学习有一些模糊。现在,生活越来越好,几乎所有孩子都存在优越感,相对来说紧迫感少,所以对于为什么学习的理解很模糊。”
“也许是过于浮躁,学习本该是纯粹的,却夹杂了太多其他功利的东西。”另外一位网友说。
“并非不爱学习,只是大部分人眼中的学习是死记硬背,过于呆板的教条式教学,没有结合生活实际,没有学以致用,所以导致很多人缺乏对学习的兴趣。但如果将学习与生活有机结合,将会给学生带来更多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