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荣耀:“故事乡长”有故事
——记湖北省宜都市民间故事家徐荣耀
徐荣耀在松木坪中学给学生讲传统故事。资料图片
“赌博打牌,不认爹和娘。奉劝世人,莫学这一家。”近日,在“中国民间故事之乡”湖北省宜都市姚家店镇黄莲头村的舞台上,一段精彩的故事让前来听“讲古”的村民们笑声不断、掌声不断。现场讲故事的人叫徐荣耀。在宜都,讲了52年故事的他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故事乡长”。
“故事多多载五车,绘声绘色若悬河,一张铁嘴行天下,荣耀一生万世歌”,著名诗词楹联作家龚志富用一首诗概括了徐荣耀的故事人生。
一辈子,一件事
宜都,八百里清江和万里长江交汇处,曾经走出的一代大家杨守敬、王永彬,让你感受到这是一方历史文化厚重的沃土。在宜都方言里,“讲古”就是讲故事,类似北方的“侃大山”、西南的“摆龙门阵”。千百年来,“讲古”“听古”,宜都百姓乐此不疲。
20世纪60年代末,和新中国同龄的徐荣耀下放到红花套公社蔡冲大队劳动锻炼。住在臭气熏天的牛棚里,吃着土豆红薯,精神生活匮乏得“早上听公鸡叫,晚上听狗子咬”。爱琢磨的徐荣耀发现,农民在劳作之余喜欢听一些诙谐幽默的“荤”故事来提振精气神。但这些老故事中有些内容太过低俗,思想消极。能不能“旧瓶装新酒”,讲述契合时代精神、激发人们健康向上的新故事,用农民熟悉的民间故事的语言重新送到田间地头?
至今,徐荣耀清楚地记得,他创作演讲的第一个新故事叫《下辈子》。丰富的乡音俚语,幽默的肢体语言,让农民兄弟听后一个个都笑弯了腰。那苦中觅乐的生动场面,让徐荣耀备受鼓舞,也激励着他要创作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
从此,只有小学文化的徐荣耀煤油灯下徜徉于书海,编写故事。《张裁缝求仙》《金芳制种》《钱瞎子算命》《捡花》等一批带着露珠的故事,在巧妙地批评农村旧风俗中,引导农民追求新风尚。
改革开放期间,徐荣耀回城先做群众文化辅导干部,后来担任宜都市文化局副局长。从田埂上走来的徐荣耀,依旧奔波在用故事给百姓带来欢乐的路上。
一辈子,一件事。芬芳的泥土滋养着徐荣耀文化自信,凭着对故事的痴迷执着,他“讲”成了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讲”成了中国首届故事节命名的“中国故事家”。他创作的1000多个故事作品中,《王局长葬父》《沙套子的怪事》《一把手传奇》等83件作品在全国、省市获奖。徐荣耀的体会是,只有深入生活,才有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富口袋,富脑袋
54岁的熊士新告诉记者,他是宜都故事培训班的第一期农民学员。当时,跟随徐荣耀学讲故事,家里穷得连书桌都没有,徐荣耀就和他一起在屋后的石头上写出了获奖故事《上学路上》。徐荣耀告诉他:“士新,你成了家要立业呀,做到既富脑袋还要富口袋才行。”在徐荣耀的鼓励下,他在潘家湾建成茶园,白手起家创业成功。
2001年4月,按相关政策,徐荣耀提前退休。看中“徐荣耀”这个品牌,各种邀约接踵而来:有人聘他去景区做策划,有人邀他到文化公司任职,有人请他担任故事栏目主持人,开出的月薪数目不菲……
思前想后,徐荣耀静下心来,当年采录300多位民间故事传承人时,他们绘声绘色讲述故事的情景像电影一般在脑海里浮现。他们中大多已经辞世。其音容笑貌仿佛在告诉他:不结集出版,将会愧对子孙。徐荣耀不分昼夜,一头扎进那800多盒录音磁带里。功夫不负有心人。从2002年到2017年,徐荣耀先后出版了《杨守敬故事》《宜都地名故事》等40部民间故事专著。
田间、社区、企业、厂矿、印刷厂,徐荣耀搜集故事、演讲故事的脚步,遍及宜都的大街小巷。老伴李世凤记在心里,30多年里,徐荣耀整整骑报废了23辆自行车。
讲故事,先讲德
今年2月8日,年味尚浓。古色古香的宜都清江古镇民俗文化村,几位“故事小明星”聚集在徐荣耀故事传习研究基地,轮流登台汇报演讲。清江小学的刘羿辰、李嘉乐带来《青蛙和乌龟》和《小胖墩的伤心事》,实验小学的徐鸣灿带来《西郭先生》……村内一下热闹起来。
2015年10月,湖北省曲协在宜都设立“徐荣耀故事传习研究基地”。基地在红花套小学等5所学校设立辅导班。从此,轮流义务辅导,传授故事创作、演讲技巧,启迪少儿心智,训练学生口才,成了徐荣耀的一项重要使命。
记者了解到,目前,宜都在校中小学生,有3000多名少儿会讲故事。这些小故事家,通过“讲古”把正能量传递进千家万户。宜都已举办10届少儿故事大王创作演讲比赛和“少儿故事征文评奖”大赛,2000多件作品登上了各类报刊。
采访时,记者了解到,宜都正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在中小学中启动“读《围炉夜话》、颂文明家风、赞‘五美’(勤、孝、净、诚、和)之星、做家庭小主人”故事大赛。
“胸纳风雨,舌吐春秋”,让宜都故事代代相传,让“中国民间故事之乡”后继有人,是徐荣耀一生追求的梦想。(作者 夏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