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影视体娱

体操之乡仙桃:一个跟头翻过三十年 发布时间:2018-10-1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仙桃10月9日消息(记者李行健 实习记者康雯佳)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中国竞技体育的版图里,一直存在“体育之乡”这样的特种部队。在某个规模不大的城市以单一的某种奥运项目为着力点,集中出现一批奥运会冠军。当年,人们常问“一个小地方,有什么秘诀能量产世界冠军?”

  近年来,随着中国体育转型和民众普遍生活水平的提高,将孩子逼上竞技体育“华山一条路”的家长越来越少,体校逐渐招不到人,面临转型。“体育之乡”是否仍旧人才繁茂?非职业、非商业的“奥运争光项目”,未来还是否能够继续辉煌?中国之声带着这些疑问走访多个基层体校,穿越“体育之乡”过去与未来。

  走进湖北仙桃体育局,展示牌上挂着他们与金牌的合影,他们的名字也用金色书写。他们是世界冠军李小双、李大双、杨威、郑李辉、廖辉、昌雅妮,他们是江汉平原上这座小城的名片。仙桃体育三十年来的高光时刻被定格在这里。展示牌两步一个,直铺成一条“冠军之路”。

  走过这条路,再上到三楼,就是李小双体操学校的训练馆。记者到的时候是8月2日,正是新学期开学第一天。

  李小双体操学校校长谢涛说,新学期来这里练体操的有82名学生,大的9岁,小的3、4岁。虽然数量没法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相比,但近几年推广快乐体操后,原本下降的招生曲线,又有了小幅上扬。

  谢涛介绍说,高峰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将近一两百人,然后到2010年左右,下滑一点,现在每年大概70名学生左右,今年是82名学生,“我们学校相对来说招生数量还是比较稳定的”。

  谢涛、李小双、李大双还有现任学校副校长彭友平是同一批参加训练的学生,70年代初,才4、5岁的时候他们就跟着老教练丁霞鹏学体操,在彭友平的记忆里,时常会想起丁霞鹏教练的手电筒,因为那意味着天没亮就要开始跑步。

  彭友平说:“那个时候训练艰苦,我们年纪很小,自己背着书包。72、73年的时候,因为太小,看都看不到,师父就喊,‘是谁呀,是不是彭友平呀?是不是李小双呀?’因为天没亮,他都不知道是谁。”

  如今在新的训练馆里,辅助训练的缓坡、转盘、软垫,体操用的各类训练器材一应俱全,不少都是新购进的。不过在两块垫子边上,看到一个锈迹斑斑的训练用低矮双杠,虽是土器材,却像是仙桃体操的化身,精巧、扎实。

  曾经带过李大双、李小双、郑李辉、杨威的老教练颜永平说,那是他当年手工打造的。

  颜永平介绍,因为当年没有垫子用,垫子都是想办法从省队、国家队讨来的。像小垫子500元一块,只买了4块。他还亲自做了很多土器材,包括吊环、单杠、双杠、平衡木、山羊等。“还有这个(锈迹斑斑的双杆)这是我们当时做的,这是最早的,这个彭友平、李大双、李小双都练过,后来杨威、郑李辉也都练过。”

  颜永平还说,1993年体委奖励学校一根平衡木,他去武昌火车站提货,租了一辆人力三轮车,但平衡木过长,交警不让三轮车过长江大桥,颜永平一咬牙,扛起五米长、一百多斤的平衡木就走。回来后大病一场,但从此,仙桃体操有了一根正规的平衡木。“那根平衡木现在还在,是中华牌的,我当时从武昌火车站一直扛过大桥,再坐公共汽车回来,就为节约开支。”

  在李小双体操学校三楼训练馆里,几十个孩子正在进行新学期的适应训练。谢涛校长告诉我们,往常都是上午上课、下午训练,但8月酷暑难耐,教练们把训练时间调整到上午。说是训练,对不到8、9岁的孩子而言,奔跑、跳跃哪会是负担?这里是他们的游乐场。

  彭友平是杨威的启蒙教练,素来以训练要求严格而著称。杨威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当年和彭教练还有一些亲戚关系,但每次训练完就感觉不到亲戚关系了。可如今,彭友平的身份已不只是一名严格的教练,他口袋里还时常揣着饼干和糖果。正跟记者聊着天,彭友平突然起身向前急奔,原来那个最小的3岁孩子又远离了他的视线。

  彭友平说,小孩子的安全是第一。3岁孩子年纪太小,每天就是抱着,不然就买点零食哄着他。

  彭友平坦言,体操学校现在招生不比当年,但本质上是家长的观念在转变。不少家长认为,世界冠军固然要追求,但如果不是“那块料”,来学校强身健体也是不错的选择。“以前来的运动员要跟我们说好话,‘把我们小孩收下吧’,现在是要主动出去招,遇到好苗子还要搬关系,还要请人家说好话,把小孩给我们教。”

  不少人把体操学校当做“穷人家”孩子的“孤注一掷”或者学习不灵光才来这里,但谢涛校长介绍,这是对体操学校的误解,除训练以外,学校还专门配备文化老师和生活老师,一天6节课,教材和考试都与其他学校同步,而且,如今不少家境相对殷实的家庭也愿意把孩子送来。一位经商的学生家长表示,希望孩子经过系统性训练之后,体质能比别人强,今后是否有这个天赋是今后的问题,是否能拿冠军是孩子自己的问题,反正也要上学,有这样一个能学习、能玩的学校更好。

  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孩子有天赋就继续练,没天赋就回普通学校,也不耽误学业。如今摆在孩子们面前的,再也不是李大双、李小双曾经面对的“华山一条路”。

  与此同时,除体操运动的竞技属性外,其运动属性也在被更多发掘。谢涛校长介绍,体操是“运动之母”,能锻炼力量、平衡、柔韧、协调,全方位提高身体素质。与施廷懋夺得亚运会跳水冠军的昌雅妮就是从仙桃体操学校转练跳水的。

  此外,跑、跳、翻、爬原本是孩子的天性。趣味性强、门槛更低的快乐体操,让体操的群众基础进一步扩大。

  刘芬教练告诉记者,上体验课的时候比如有200人参与,来报到的时候可能只有20人。“但是我们觉得这个比例就够可以了。”

  刘芬认为,这实际上就形成了合理的筛选机制,不同目标、诉求的孩子“各取所需”。快乐体操一方面让体操运动的形象“改苦为乐”,另一方面也为竞技体操扩大了选材基础。

  仙桃体育局副局长田华告诉记者,下一步仙桃计划提出“大体操”的概念,把啦啦操、健美操甚至广场舞都纳入到大体操的概念里,扩大群众基础,让“体操之乡”真正变成体操之乡。

  但无论怎样强调体操的“快乐”,怎样拓展体操的外延,竞技体操的“苦”依然无法回避,金牌也依然是教练们和不少孩子内心深处的渴望。

  当年发现李大双和李小双时,丁霞鹏和颜永平问他们,“你们愿意跟叔叔一起回去翻跟头么?”从此便有了三十多年仙桃体操的辉煌。如今,转练跳水的昌雅妮和体操国家队的罗欢、黎琪都将延续“体操之乡”的金色希望。

  老教练颜永平依然可以准确地说出杨威、郑李辉以及如今在体操学校当教练的肖教练等人的生日。一回到体操房,他又不自禁哼起当年给孩子们编的歌谣:“男子汉,铁打的汉,不怕苦,做好汉,这样老师才喜欢;学小双要流汗,将来做个英雄汉。夺金牌拿冠军,美名天下扬。杨威杨威,扬我国威,郑李辉郑李辉,奥运会上放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