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樊攀 魏嘉欣)中秋佳节临近,首都各地充满着浓厚的节日氛围。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民俗文化内涵的节日,老北京的中秋节除了吃月饼外,还拥有诸多丰富多彩的习俗,比如供奉兔儿爷、拜月、猜灯谜等。
21日至24日,这些丰富的中秋节民俗活动在北京民俗博物馆一一呈现。
一走进博物馆,迎面就能看到高高堆起、有9层的“兔儿爷山”。
“老北京的中秋节一定会有兔儿爷。”北京泥塑世家“泥人韩”第四代传承人韩宝才的兔儿爷作品被摆在“兔儿爷山”上。
他说,泥玩“兔儿爷”是老北京中秋节民俗的标志之一,雄踞在黄虎、白象等身上的“兔儿爷”饱含着招财、平安、吉祥等寓意。
除了兔儿爷以外,拜月仪式的场景在民俗博物馆也得以再现。作为过去北京中秋节习俗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拜月的花瓶内不插供花,而是一只瓶内插毛豆枝以祀玉兔,另一只瓶内插鸡冠花象征月亮里的婆娑树。
北京民俗博物馆馆长曹彦生说,拜月活动如今已被规模盛大、多姿多彩的群众赏月活动所替代,但它仍表达了人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同时也为中秋节增添了一些神秘、朦胧和浪漫的色彩。
“打断念头——打一字”“从不自量——打一称谓”……在民俗博物馆猜灯谜的架子下,聚满了前来参加活动的中小学生,人群中不时爆发出猜中灯谜后兴奋的叫声。来自北京市第八中学附属小学四年级的张益萌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她也猜出好几个灯谜呢。
“学习这些传统知识让我很开心!”张益萌说,她在这里学会用模具做月饼,还了解到原来中秋节也需要挂灯笼、猜灯谜,“我会把月饼带回家给爸爸妈妈,把我今天学到的知识也‘教’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