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旅游环保

沪滇携手 唤醒“仙草”石斛新生 发布时间:2025-11-05 来源:人民网

记者唐小丽

        千年之前,神农尝百草,解开了人与自然的密码。

千年之后,人们在传承的智慧中,寻找健康答案。

六郎城,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典型的壮族村寨,风景秀丽。在六郎城,可爬万米石斛观光长廊健身,可呼吸清新空气过滤心肺,可让清风拂面闭目养神,可观泉水飞溅,可闻石斛花香……

寻迹深山 发掘滇境石斛非遗“遗珠”

2018年起,为响应沪滇帮扶号召,上海国际集团统筹推进“双一百”村企结对行动,其中,集团旗下上海国资经营公司精心策划并发起“资善公益·文化遗美”非遗走访项目,提出“文化振兴+非遗”创新模式,弦子舞、水竹纸伞、坡牙歌书、佤族织锦……至2023年已完成七站走访。

2024年的第八站,他们将目光聚焦中医药传承创新,一场跨越沪滇两地的“仙草”唤醒计划正式启幕。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素有“中国三七之乡”美誉,更藏着被当地人称为“仙草”的石斛,以及因它而生的广南枫斗非遗制作技艺,这颗深埋深山的“遗珠”,正是上海国资经营本次“资善公益·文化遗美”项目的核心探索对象。

云南省作为全国“千年药乡”“天然药库”,拥有8875种中药资源,其中药用植物特有种类1562种,占全国的49.59%,是全国品种最多、产业规模最大的药材主产区。但即便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文山州的中医药产业仍停留在“大资源小产业”的初级阶段,广南枫斗非遗技艺的传承更是面临困境。

“广南枫斗需要九蒸九晒,是祖祖辈辈传下的,讲究‘夏采晨露,冬取霜华’。”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科长手持刚烘烤好的枫斗细细讲解,“石斛一定要在雨季快结束的时候采,然后用青冈木炭火烘足81个小时,一般来说,‘揉捻’的手上功夫没有二十年是不行的。”

炭火旁的陶罐冒着微烟,张科长指尖翻飞,将晒好的石斛鲜条细细揉捻、定型,每一个动作都透着岁月沉淀的匠心。可这份匠心背后,却是传承的危机。

“铁皮石斛是大山的馈赠,我们寨子里有句老话说‘三颗枫斗一碗参’。”张科长的语气里满是惋惜,“现在年轻人对石斛和枫斗的了解很少,吃不了这份苦,在文山州,现在会古法绑扎的只剩不到十个人了。”

走进石斛种植基地,一朵朵淡雅的石斛花在枝头绽放。“石斛花属于兰科类植物,营养价值特别高,可以滋阴清热、增强免疫力、缓解疲劳。”张科长补充道。可是这样的“宝贝”,却因当地创新科研能力欠缺、销售能力较弱,难以走出深山。

沪上聚力 解锁上海资源“赋能密码”

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博物馆这座成立于2003年、前身为1938年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的场馆里,陈列着历代医学荟萃、养生文化等八个专题。这里,会不会藏着解开“仙草”新生的关键线索?

上海国资经营公司的品牌大使走进博物馆,寻找答案……

“中医最讲究‘道地药材’,‘道地药材’就是适合它生长的环境里长出来的药物。”李赣馆长指着展柜中陈列的石斛标本解释道,“所以往往我们去寻找好的药材的时候,要到它生长的源头去找它。但找到好药材只是第一步,如何让它融入现代生活,才是传承的关键。”

周安是一名美国人,也是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的一名博士生,早已被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吸引:“我一直都非常喜欢中国的文化,这也是我来中国求学的目的。在中国呆的越久,你就会发现这里的传统文化像一座‘宝矿’,永远都挖不完。”

除了非遗技艺的链接,上海的科研与平台资源更成为“赋能密码”。李赣馆长从专业角度给出支持:“中医一直强调‘药食同源’这个理念。把石斛花和茉莉、玫瑰这些花茶搭配在一起,一来保留了花茶本身芳香、让人心情舒畅的特点,二来更能发挥它‘养阴生津’的功效。”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科研力量,能为石斛花茶的配方优化、功效验证提供支撑。

“云南有资源,上海有技术、有市场、有平台,这就如同中医里常说的‘阴阳相济’。”李赣馆长的话,点出了沪滇协作的核心逻辑,上海国资经营要做的,就是把这些资源牢牢链接,为非遗技艺注入现代活力。

跨界共生 “仙草”茶饮迸发新生动能

当云南石斛花遇见上海精致花茶,一场跨越千里的文化共生正式开启。

“传统的石斛汤药需要搭配很多种药材,小火慢熬才能出药效。而袋泡茶的创新在于‘黄金组合’。”李赣馆长指着桌上的石斛花茶样品,眼中满是认可,“如果用石斛花做主料,配上药食同源的材料,通过特殊工艺把药材精华锁在茶包里,这样就好比在传统仙草里装上现代的‘翅膀’,是一次非常巧妙的创新。”

把来自云南的“仙草”石斛之花与海派花茶相结合,不仅实现了古法智慧的现代转化,更让云南深山里的文化瑰宝成为大家触手可及的日常养生方案。

“中国的养生理念非常神奇,能够把草木变成改善健康的食品。”周安直言,“这之中蕴藏了很多智慧,我希望也能让我的朋友和家人们接触和使用到它们。”

这份新生力量,不仅体现在产品本身,更延伸到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的深层价值。上海曙光医院名中医徐燕评价道:“从我们这次‘文化遗美’项目打造的石斛花茶产品来看,它更是以年轻化的形态,承载了博大的东方智慧。外国友人可以通过这个项目理解到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深意,也就是我们用生活方式来说话,让世界爱上中国文化。”

对于云南文山州而言,这款产品更成为破解“大资源小产业”困境的钥匙。上海国资经营通过“上海研发+云南制造”“上海平台+云南产品”的模式,让当地的石斛资源变成了高附加值的商品,带动了石斛非遗技艺的传承,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动能。

从六郎山巅到黄浦江畔,从非遗工坊到世界橱窗,上海国资经营以”资善公益·文化遗美”项目为纽带,让云南石斛与上海茶饮完成了一场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

“以非遗创新传承为支点,让五千年文明滋养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上海焕发新生。”上海国资经营将文化基因注入乡村振兴的脉络,以责任担当践行向善力量,而这颗因沪滇协作而焕发生机的“仙草”,也正成为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崭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