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网 席娟娟
近日,“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当AI遇见小飞天”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位于祁连山北麓的肃南县马蹄寺石窟群,感受千年石窟艺术的独特魅力。
马蹄寺石窟群开凿于十六国北凉时期,距今有1600多年历史,由胜果寺、普光寺、千佛洞、上、中、下观音洞和金塔寺7个部分组成,现存70余个窟龛,500余尊塑像,壁画总面积逾2500平方米。
马蹄寺石窟群中,最为人们熟知的是三十三天石窟。“三十三天石窟共有7层21个窟龛,呈宝塔形镌刻于悬崖绝壁上。窟外是险峻的悬崖,窟内是精美的壁画和彩塑,是‘险’与‘美’的碰撞。”据马蹄石窟群旅游区讲解员赵建蓉介绍,石窟内台阶狭窄且陡峭,每层之间都有隧道相通,隧道呈“之”字形,回廊曲折。最惊险处的“鹞子翻身”仅容一人通过,必须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这种修建在岩体内部的石窟栈道,在国内实属罕见。”
如果说三十三天石窟以“险”出圈,那么金塔寺石窟则是马蹄寺石窟群中最有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的石窟。这座悬于肃南县祁连山北麓、大都麻河西岸60余米高崖壁上的石窟,有东西两窟,均为中心塔柱式结构。窟内保存着北凉、北魏、西魏、西夏历代雕塑270尊,壁画600多平方米。
不同于敦煌莫高窟以壁画、影塑为主的飞天,金塔寺石窟飞天是“高肉雕彩塑”。“这里的飞天是3D立体的,在国内石窟中绝无仅有,被誉为‘东方飞天之精华’。”马蹄寺管委会文管员刘国虎说。
记录石窟温湿度、检查岩体裂隙、观测造像脱落痕迹、排查虫鼠害迹……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构成了刘国虎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谈到文物保护与传承,刘国虎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做好文物数字化展示传播工作,“敦煌研究院已对金塔寺石窟进行了数字化扫描,这样才能把它们永久地保留下来。”
近年来,马蹄石窟群旅游区从人防、物防等方面持续做好石窟文化的保护工作,健全文物管护队伍,投入资金维修窟檐,加装护栏、安装温湿度计等安防设施;同时,景区通过对游客流量进行监测,精确核定合理的游客承载量。
一代代守护者心怀责任,接续守护文化遗产,让这处艺术宝库在保护与传承中焕发新生,让丝路文明的璀璨光芒穿越时空、照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