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民族风情

古村酿新“酒” 醉了乡愁 发布时间:2025-11-01 来源:人民网

王丽

秋日阳光撒向黄土高原的沟壑、秦巴山区的褶皱,那一个个传统古村落散落其间,或清溪环绕,或古树掩映,如岁月镶嵌于三秦大地之上的明珠。

陕西共有179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和484个省级传统村落,如何守好、用好这些瑰宝?在每个村落的砖瓦草木之间,都有迹可循。

守古韵

让原汁原味不流失

10月下旬,秋意已浓,渭南市合阳县黑池镇就躺在黄河臂弯里,峪渠村静卧于一片红橙黄绿的秋野中。

村中的关中四合院,是在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陕甘乡试解元王琳旧宅基础上,于2022年采用传统古法修建而成。年过八旬的老人王文胜细细抚摸着砖雕说:“这些花纹修得和以前一样,原汁原味的。”

合阳县域藏着不少古村落,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13个,为了护住古村“老样子”,合阳县组织、培训了一批古屋修复匠人,成立专班,制定农房风貌整治方案,用龙头、屋脊、影壁等“老元素”保留房屋建筑的关中风格。

驱车沿黄河而上,只见错落有致的窑洞依山而建,这里是陕西延安延川县甄家湾村。该村至今已经有760年历史,现存古窑洞97院258孔,石块垒筑的院墙上日影斑驳,歪脖子枣树遒枝劲干,村西头的老人背着半搭子杂豆,“嘎吱嘎吱”转动着磨盘。

2017年,甄家湾村对部分建筑进行了修复,为最大限度保留原貌,修复所用的建材都在原址上收集,再结合查阅到的相关资料和村里老人回忆口述的信息,进行进一步恢复,充分凸显出陕北独特的建筑风貌和人文特色。

延川县目前有3368孔保存完好的明清及以前窑洞,7167孔近代窑洞,并成立了30人的“土专家”工作组,组建了500人的传统工匠库,配套建立奖励激励制度,在维修加固古窑洞时,连院落里的门窗、围墙、大门、石磨、马棚等一砖一瓦一木也尽可能完整地保护下来。

古窑青石,小巷老屋,烟火不息……在地方党委政府、当地匠人、群众等多方共同努力下,古村落的“原汁原味”,让乡愁有“乡”可寻。

立新业

让古香古色富村民

南下秦岭,汉江边上遇古村。飒爽的秋风,拂过高大挺拔的古树,错落有致的瓦房,呼应着雕梁画栋的古院。走进“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陕西安康汉滨区传统村落,只见游人如织,村里人声鼎沸,摇晃着一江秋色。

近年来,汉滨区探索社会+政府+公益基金的融资模式,整合乡村振兴、和美乡村建设等项目资金,统筹倾斜传统村落保护建设和农文旅融合发展相结合,鼓励支持村集体和利用主体,采取兼容使用、租赁置换、合作入股等形式,拓宽群众致富路。

“现在到村里旅游消费的人特别多,我们利用老院子修建的民宿经常出现一房难求现象,古村落保护利用为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汉滨区双龙镇天宝村村民张先生说。

相比陕南地区的秀美风光,在广袤粗狂的黄土高原上,古村怎么“活”起来?

榆林佳县赤牛坬村用“古”立“新”,走出了农文旅融合的致富之路。该村有八百多年历史,通过深挖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底蕴,让老窑洞变客房,发展民宿产业;让“老农民”变演员,打造国内首部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原生态实景演出《高高山上一头牛》,全村150余名老农民参与演出,每人每场可获得25元报酬,人均年增收6000多元。

古风乡韵是传统村落的形,产业发展是传统村落的根。如今,在陕西,尧头村的古窑瓷器、柏社村的地坑院、梭椤村的“诗意田园”......一个个“古井”为乡村振兴储蓄了“活水”。

孕新风

让古调成“众乐之乐”

古村貌是形,产业是根,乡风文明是魂。

走进宝鸡眉县横渠村,干净平坦的乡间小路、整洁怡人的农家院落、独具特色的村文化墙勾勒出温馨亮丽的村居美景。千年前,关中大儒张载在这里立“横渠四句”,兴学治水,教化乡民。如今,古村遗风孕育出新“乡风”。

国庆期间,横渠村好几家村民办喜事儿,可谁家的礼桌上也没“摆阔”。“以前结婚彩礼数额大、婚宴排场大,对于不少家庭来说是个大负担。现在好了,村上提倡移风易俗婚事新办,婚嫁开销减少了,我们做父母的身上的负担也轻了。”村民王大婶说。

近年来,横渠村开设“道德大讲堂”和“农民讲习所”,实行村支部书记亲自讲、先进模范带头讲、专家教授预约讲的学习模式,引导群众积极破除铺张浪费、虚荣攀比等陈规陋习,倡导喜事新办、勤俭节约、厚养薄葬的家庭美德,获得村民的支持和认可。

同样的故事,发生在西安蓝田县。千年前,“四吕”中的吕大均为践行扶世济民的理想,在家乡推行乡约制度;千年后,乡约继续发挥着移风易俗方面的作用。

2013年,蓝田县集中挖掘《吕氏乡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将其作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总纲”;2023年,蓝田县在各个村常态化开设“乡约讲堂”。

“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走在蓝田县乔村的文化广场上,“蓝田四吕”的雕像静静伫立。

“啥叫‘过失相规’?就是乡里乡亲有问题咱相互理解、解决问题,不要激化矛盾。”乔村警务调解员李谭说。

“德,谓见善必行,闻过必改。能治其身,能齐其家。”“诵乡约”现在也逐渐成为“蓝田新婚礼”中的固定环节,默化于寻常百姓家。

古调甚好,并不独弹,陕西通过挖掘传统古村落中的“精神内核”,让新乡风文明成为村民群众的“众乐之乐”。

古村炊烟起,岁月如炉火,将古韵酿成新“酒”,赠来者一杯乡愁。据了解,从2020年开始,陕西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先后实施保护项目88个,完成投资6.48亿元,有2943栋传统建筑得以修缮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