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空军某部组织“学习榜样、矢志打赢”强军故事会,一位皮肤黝黑、身材精瘦的老兵走上台,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他是该部教导队教员、 一级上士陈剑锋,在台上讲述了自己勇夺专业集训冠军的经历,用汗水和坚持告诉年轻官兵:“最大的对手是自己。战士,就要一直冲锋!”
经本人同意,我们推荐他的发言,感受一位36岁老兵“肩头扛起的不是岁月是拼搏,脚下踏碎的不是年龄是极限”的钢铁意志。
(殷畅、本报特约通讯员朱海涛推荐)
前不久,我参加了上级组织的一次专业集训。作为集训队年龄最大的队员,我取得综合排名第一的好成绩,并荣立三等功。在这里,我想和大家聊一聊那几个月“脱层皮”的经历。
因为休假,我遗憾地错过了集训选拔,归队后单位安排我去集训队担任教员。虽然角色不同,但指导帮助战友们的参与感,暂时抚平了我心底的不甘。
机会,有时就像戈壁滩上的雨,不知道何时就会落下。第一阶段专业基础训练结束后,第二阶段转入翼伞伞降训练。这个变化带来人员的重新编组:由翼伞教员接手组训,集训队在原有的组训教员和参训队员中选拔人选。
这个调整,为我打开了一扇窗——通过一系列考核,我终于成为集训队一员。然而,兴奋之后,是沉甸甸的压力。虽然我有10年的圆伞伞降教学经历,跳伞超过150次,但那都是我转岗之前的事。控制更精准、操作更复杂、风险更高的翼伞伞降课目,对我来说可谓是“熟悉又陌生”的领域,既要从头再练一遍基础动作,也要把新动作练熟练精。
翼伞伞降集训之初,地面动作训练是每天的必修课。烈日当空,弓背屈腿的我们,必须像钉子一样钉在原地。双腿止不住颤抖,腰背疼得仿佛要裂开,我全凭一股“不能倒”的念头撑着。不少年轻战友看到我“痛苦”的模样,忍不住问我:“老班长,你这岁数,这么拼图个啥?”我强忍着咧嘴笑了笑,内心却十分清楚,这些年,我正是一次次“折腾”自己,才不断突破能力极限,也正是靠着不服输的劲头,一次次超越过去的自己。
地面定型练得骨头缝都疼,但“上天”前,还得啃下负重“踩绳上”这块硬骨头。“踩绳上”,名字听起来简单,对第一次接触的人来说,那滋味真是“酸爽”,更别提还要背着几十斤重的枪和装具。粗糙的绳索磨得手掌生疼,肩上的装具压得胳膊抬不起来……一次训练中,爬到半程时,“算了吧,下去调整调整”“不能放弃,马上就到顶了”,两种声音在我脑海中激烈交锋。就在意志动摇的瞬间,战友们“陈班长,加油上”的吼声点燃了我。我咬紧牙关,用尽力气一寸一寸往上爬。当指尖终于碰到绳顶,整个人像被抽空了,心里却乐开花。
终于到了升空跳伞。站在机舱口,强劲的气流呼啸灌入,吹得脸生疼。远远望去,大地像一块巨大、模糊的拼图。离机信号响起,听到教员一声令下,我没有丝毫犹豫,纵身跃出舱门。到达预定高度,我猛地拉动开伞拉环,操纵着拉棒,对准地面那片醒目的“T”字布,小心翼翼调整方向。当双脚终于稳稳踩在地面,那种脚踏实地的感觉,混杂着再次征服天空的豪情,让我忍不住狠狠捶了一下胸口。
如果说体能是基础,跳伞是突破,武装奔袭就是实战的预演。背着几十斤重的装备,胸口像被无形的铁链勒住。最后几百米,汗水糊住双眼,我全凭着本能拖着身体往前挪,脑子里只有一个声音:“疼?疼就对了,疼说明你还没趴下!”冲过终点那一刻,我双膝一软,重重砸在地上,内心深处却在“仰天嘶吼”:我又闯过了一关。
“掉皮掉肉”的日子没有白熬,汗水、血水、泪水都化成实打实的本领。结业考核持续了整整两天一夜。我们精准操纵翼伞,悄无声息落在“敌后”区域,立刻隐蔽接敌。夜幕是最好的掩护,也是最大的挑战。我们在陌生地域穿越荆棘密布的丛林,蹚过没腰深的河水,以雷霆之势突破“敌”防御堡垒……
考核中,我的身体疲惫到极限,精神却始终像绷紧的弓弦。“陈剑锋,总分925分,第一名!”当考官宣布最终成绩时,所有的坚持、痛苦仿佛都有了意义,泪水冲出眼眶。我挺直腰板,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这份成绩单,就是给我这名“高龄”队员最好的奖章。
这,就是我这名36岁老兵在专业集训中交出的答卷。我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战旗扛在肩头,36岁和18岁喊出的誓言,分贝一样高——不要被年龄束缚,不要给自己设限,只要心里的那股劲还在,不服输、敢吃苦,就能像我一样实现逆袭。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