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华夏文明

郑州:3600年城址不移 巍巍亳都焕新生 发布时间:2025-10-25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记者 肖懿木

       今年是郑州商城发现70周年。在70年的探索历程中,几代考古人用手铲解读泥土之下的早商文明,逐渐拼合出3600多年前的社会图景,刷新着世人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认知。

“商朝的历史从郑州商城的确认到殷墟才完整。”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曾高度评价距今3600多年的郑州商城遗址。

近日,“郑州商城与夏商文明暨郑州商城发现7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河南郑州举行。来自国内外的24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郑州商城发现与研究”“夏商文明研究新进展”“商文明多学科研究”“夏商考古新发现”四个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看来,郑州商城是连接夏王朝和商代晚期的重要环节,既继承了二里头都城“中轴线”布局传统,又在青铜铸造、玉器制作等方面取得跨越式发展。

土岗惊世 实证何以商都

郑州商城遗址发现并确认于1955年。城池始建距今约3600年,总面积达25平方公里,环绕内城的城墙周长近7公里,是商朝前期都邑亳都所在地。

经过科学发掘,考古工作者发现郑州商城城址包括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居民区、墓葬区、宗教活动遗迹,城市布局有明显规划。郑州商城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遗迹、遗物,尤其是三处青铜器窖藏坑出土的精美重器,集中展示了早商文明的发展高度,代表了中国早期文明在这一阶段的最高发展水平,为郑州商城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考古发掘打开了历史之门,也揭开了郑州商城的神秘面纱。1961年,郑州商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近十五年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郑州商城联合开展三十余项考古发掘,在配合郑州城市健康发展、促进城市有机更新的过程中,郑州商城的考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

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大项目部副部长杨树刚介绍,郑州商城遗址新发现的城市水利设施遗存、冶铜作坊遗存、祭祀遗存、高规格墓葬等,都在不断刷新各界对早商都邑的认知。

杨树刚表示,以郑州商城——“探商”的重要阵地为支点,再向前“寻夏”有了更切实的抓手。作为“古今叠压型城址”的代表,郑州商城考古还发现了大量的汉、唐、宋、元等历史时期的重要遗存,揭示出郑州城市文化层层累积的历史脉络。

古今共生 见证早商文明辉煌

在郑州城市历史格局的演变中,郑州商城遗址3600年来一直处于城市中心区,城垣历代持续利用,城址不移,文脉不断。近年来,在持续开展考古发掘与研究、不断廓清挖掘郑州商城价值内涵的基础上,郑州商城的保护、展示与活化利用也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效,郑州商城可谓是“旧貌换新颜”。

清晨,在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晨跑者轻快地从商代夯土城墙旁跑过,光影在城垣沟壑间流动。

早在上世纪90年代,郑州就已萌生了打造郑州商城遗址公园的宏伟蓝图。2000年3月,随着郑州市政府《郑州商代遗址保护管理规定》的颁布,这一构想获得了坚实的法律支撑。

在遗址公园的建设上,郑州摒弃了单一追求面积和封闭性的传统思路,通过遗址博物馆、地面和文化标示、历史文化散步道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郑州商城遗址的壮丽景观。2023年6月,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揭牌。

在遗址公园中,坐落着一座阐释解读郑州3600年建城史的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步入展厅,郑州商城重要遗迹、精品文物以及考古发掘和研究保护历程,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隧道,领略这座古老都城的风采。

9月30日,“纪念郑州商城发现70周年考古新发现展”在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开展。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国宝“杜岭一号方鼎”重返其发现地——郑州,与郑州商城窖藏坑出土的方鼎共同亮相,以“定鼎中原”的象征意义,再现早商王都的鼎盛气象。

如今,郑州商城遗址已经形成“城中园,园中城”的格局,与城市、人文融为一体,做到了遗址有尊严、环境有风光、民众有归属、公园有文化。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及其博物院作为讲述商文化的主题空间,被誉为“城市文化会客厅”,年接待游客量100余万人次。

城市的生命来自文化的传承。漫溯时间长河,郑州商城正从岁月深处走来,步入崭新时代,向世人展现着中华文明早期发展的辉煌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