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民族风情

节令之美丨霜降:秋色向晚,好“柿”成“霜” 发布时间:2025-10-2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 题:霜降:秋色向晚,好“柿”成“霜”

  新华社记者孙鹏程、胡了然、王帆

  10月23日,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秋色向晚,好“柿”成“霜”。温度在昼夜间变幻,催得红染枝头,叶逐秋风,提醒万物作好准备,以应寒冬。

  每年10月23日或24日,当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大地便迎来霜降,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此时,太阳直射点已越过赤道继续往南,夜晚更长,白天更短。

  古人云:“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眼下,一处处美不胜收的景色,给神州大地披上浓墨重彩的秋日盛装——

  驱车行驶在不久前全线通车的G331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吉林段,绵延的公路被包裹在无垠的山峦间,道路两侧的山林已被大自然调和成绚丽多彩的画盘,红、黄、绿、紫、棕等多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丰富而有渐变的层次感。

  在吉林省东部城市珲春,当地人常说的“五花山”已随处可见五彩斑斓的颜色。集安市的五女峰,漫山遍野如霞似火,枫叶的红色愈发深邃、饱和,峡谷瀑布在秋光映照下更加壮美。

  将目光投向祖国西南的云南,立体气候让高原的秋日别具一格。清晨的白霜已悄然点缀在草甸与松林之间,远山层林尽染,牦牛在泛黄的草原上悠然踱步。在昆明滇池之畔,红嘴鸥“先头部队”踩着霜降的节拍,已从遥远的西伯利亚跨越山海如期而至。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霜降来临,意味着冷空气愈发活跃,同时昼夜温差加大,白天虽然阳光和煦,但到了晚上地表热量迅速散失,气温或许降至零下,这使得空气中的水汽形成细微的冰针或冰花,也就是“霜”。

  与霜降相伴的,是草木敛息,虫兽入洞,天地将喧嚣变成一片静默。古人曾将霜降时节的15天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体现了先辈对生灵万物和天地间运动规律的深刻观察。

  斗转星移,万物毕成,人们近一年来的努力也有了收获。在吉林省四平市,今年种粮大户迎来丰收,忙着将一袋袋品牌大米和玉米发往全国各地。“满地秸秆拔个尽,来年少生虫和病”,苞米地里的秸秆成捆堆放,可以作为畜禽粪肥发酵的用料,为新的一年培肥地力做好准备。

  在云南,红河哈尼梯田逐渐褪去层层金黄稻浪,错落排列的稻茬是村民们前一阵子弯腰挥镰的耕耘印记。田埂间,镰刀划过稻秆的沙沙作响声、农民爽朗的吆喝声和清脆的竹筐碰撞声,交织成丰收欢歌。

  人们非常重视霜降,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早霜”,而把春季的最后一次霜称为“终霜”,各地流行赏菊、登高远眺、扫墓等民俗。

  霜降,既是收获的终点,也是冬藏的起点。万物悄然调整着生活的节拍,天地在静默中积蓄能量。人们对冬天的想象,也从此刻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