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崟欣
亮点
2020年至2024年,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
在上海市闵行区,陶多多和丈夫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家。
新房装修,所有家电都是小两口精心挑选的——智能空调、智能门锁、智能马桶、扫地机器人、集成烹饪中心……标准就一条:“智能化,能解放双手就解放双手!”
傍晚6点多,陶多多下班。从公司步行回家的路上,等红灯间隙,她拿出手机,通过家中摄像头看了看小狗的状态:“小家伙已经在门口转起圈圈了。”陶多多笑了笑,步伐越发轻快。
家门口堆了不少快递,拿起快递,陶多多不再需要手忙脚乱地腾出手翻钥匙开门,面向门锁刷个脸——“吧嗒”一声,门开了,小狗兴奋地扑上来。在厨房,集成烹饪中心已经提前根据手机上的操作蒸好了玉米和蛋羹。忙碌了一天,还真有些饿了。陶多多洗完澡,将脏衣服丢进洗衣机,打开手机上的视频软件,一边追最新的综艺节目,一边吃饭。
洗碗机在厨房洗着碗,洗衣机在阳台洗衣服,扫地机器人在面前扫着地……陶多多享受这样的时光:“家务变轻松,幸福感满满。”
装修那半年,为了买到心仪的家电,她和丈夫每周末都在跑各种商场。线上做功课,线下看实物,产品有哪些功能?用起来是不是足够智能?这是他们最关心的,也是不少年轻家庭问得最多的问题。越来越多消费者和他们一样,愿意购买价格相对更高的新产品。
“智能家居节省了时间,带来的是更好的生活。”陶多多坦言,“下班后、双休日,好不容易放松的时光,真的不想困在家务里。”省下来的时间,陶多多做起了副业,还定期去健身房锻炼。随之而来的,是更健康的身体、更积极的生活状态。
智能家居的好体验,还促使夫妻俩把汽车换了新。传统油车换成新能源的,陶多多直呼“太香了”——有任何问题,呼叫语音助手得到答案;难停的车位,自动泊车停得比自己还好……
这个小家庭的消费经历是一个缩影。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智能家居产品销售增速较快,如扫地机器人等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5%;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30.1%。
消费的变化,不仅发生在硬件上。“过去觉得会员贵,能不开就不开,现在则是能开尽开。”陶多多数了数,不止一个平台的视频会员,追剧更省心;音乐平台的会员带来更好的体验;有声书闲暇时听一听,帮助长知识;购物软件的会员则是实打实省了钱……陶多多家里的智能马桶,就是装修时多方比价后在网上买的,用了会员折扣和消费券,省了不少钱。旅行定制游、健身房包月、给小狗上保险……服务消费在这个小家庭的支出比例越来越高。
“如今的产品越来越懂消费者,我的消费观念也与时代发展同步。智能化产品、体验式消费……这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成果,改变了日常生活。”陶多多说。
最大变化是消费观念的改变
陶多多
回顾这几年的消费账单,最大的变化不是花了多少,而是消费观念的改变。
学生时代不舍得办会员,现在信息服务成为每月固定支出;更愿意把钱投入在旅行、演出、美食、运动健身等体验消费上;购买家电时更倾向于为智能化买单;在知识付费上更理性也更聚焦了。
消费观最大的转变是对新能源汽车。以前持观望态度,担忧其续航、安全、保值率;如今,亲身感受了新能源汽车在用车成本、驾驶体验和智能化的优势后,忍不住要推荐别人尝试。好的产品真的能重塑观念。
虽然愿意为智能、服务、体验付费,但现在的消费更理性精简,让钱花得更“值”。在能力范围内,既要生活得有质量,也要“贵”得其所。
服务消费潜力巨大(专家点评)
洪 勇
“十四五”时期,随着服务消费场景更新,服务消费潜能激活,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实现较快增长。2020年至2024年,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
服务消费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扩大服务消费,是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抓手,也是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
随着市场潜力不断释放、消费结构持续升级、产业发展不断加快,扩大服务消费空间广阔。我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市场空间大、成长性好,特别是养老育幼、医疗健康等服务领域潜力巨大。同时,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更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带动了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居住服务等消费新需求。移动支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服务领域加快应用,也为扩大服务消费注入新活力。
(作者为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本报记者王珂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20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