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朱虹
在云雾深处,藏着一处鲜为人知的秘境——基卡依村。基卡依村海拔1700-5000米,高山峡谷地貌,亚热带季风气候,形成了独特的高原立体农业文明,被称为“云端藏寨”。
这里是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古碉·藏寨·美人谷”文旅品牌的支撑性村落景点之一,也是该县“中国最美乡村古镇”和“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区,被誉为“地球之花”。
10月17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2025年度世界最佳旅游乡村评选暨第三届全球网络年会”在浙江省湖州市举行。会上公布了2025年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名单,基卡依村入选,成为甘孜州首个、四川省第二个获此殊荣的村落,荣登世界舞台。
据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Best Tourist Village)是自2021年起发起的年度评选项目,旨在通过旅游推动乡村文化遗产保护、生态多样性维护及可持续发展。截至2025年10月17日,中国共有19个乡村入选该名单,覆盖14个省(区、市),数量居全球首位。
基卡依村,静卧于丹巴中路藏寨的怀抱中,背倚墨尔多山,俯瞰大渡河的碧波流转。这里是嘉绒藏族的“文化基因库”,数百年光阴沉淀出独特的民族密码,每一块青石板、每一面夯土墙都浸润着原生态的民族风情。
如今,作为甘孜州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传承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在以“传统村落留住根脉、非遗焕发活力、文旅融合赋能发展”为核心的路径下,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好传统村落,基卡依村有自己的心得。
来过的人都知道,基卡依的美,无需刻意寻觅。晨起,看云雾如纱幔轻拂山尖,阳光为藏寨镀上一层金边;午后,沿村边小径漫步,溪流在石缝间低吟,草甸上的野花随风摇曳,鸟鸣与虫鸣交织成纯净的自然乐章。深吸一口气,草木的清香沁入心脾——这里,连空气都是“无滤镜”的治愈系。
在基卡依村的特色民宿“罕额庄园”,黄泥粘合的石墙、嵌入其中的木窗、矮墙深院,木制栈道和石路交错排列,让人有了穿越时空的错觉。
“罕额庄园”就像是一座把“嘉绒藏族非遗博物馆”融入建筑的民宿,除了保留传统建筑风貌,民宿内还展陈着传统嘉绒服饰、生产生活用具、根雕壁画等装饰物。
“罕额庄园”负责人降初告诉记者,在改建的过程中,一直秉持着保护“美”的原则。“基卡依村的美是由历史、生态和人文带给人们的一种综合体验,保留这些元素,就是‘保护美’。”
独特的民俗、建筑文化,不断吸引着八方来客。基卡依村党支部书记格绒说,目前,全村60%村民从事旅游民宿,90%以上村民参与旅游业。2025年1月至9月,全村接待游客33.1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64亿元。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国家战略背景下,甘孜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四川省委决策部署,力推生态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在这一战略指引下,基卡依村以创新实践破解乡村旅游季节性壁垒,延伸“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多元产业网络。如今,“农村就是景区,农业就是景点,农民就是旅游从业人员”的理念在丹巴已经深入人心,“全域旅游走村入寨、乡村接待四面开花、民宿经济如火如荼”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营造了“村村寨寨发展旅游、家家户户参与民宿”的良好氛围,高档民宿、旅游景点等如雨后春笋,游客纷至沓来,初步形成“旅游惠民”的全域增收产业体系。
走进今天的基卡依村,你很少会有景区与村庄的界限感,依山而建的藏寨,是嘉绒建筑的博物馆。明艳的图腾花纹在土墙上跳跃,讲述着古老的传说;院坝里,阿妈手中的羊毛毯渐成雏形,阿爸晒着青稞哼起山歌,炊烟袅袅中,一壶酥油茶正氤氲出生活的温度。
与此同时,在这里,你也可以游走在咖啡庭院、非遗工坊、文创市集等等,“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业态让传统村落焕发现代旅游新貌。在这里,时间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每一帧画面都让人想定格成永恒。
“2014年以前,基卡依村的村民收入普遍不高。2014年以来,当地决定以全域旅游推动乡村振兴,打造集观光、度假、休闲、体验融合的田园综合体。”丹巴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林涛告诉记者,随着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的推进,原本隐于深山的藏寨“走出深闺”,越来越为人所知。全村60%村民从事旅游民宿,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4万元。
听上去,基卡依村的发展似乎没有“烦恼”,但其实并非如此。
每年春天,梨花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梨花节前后只有25天左右的花季,如何避免‘花谢人散’,曾是一道难题。”丹巴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杜鹃谈到。甘孜州提出“全时空资源利用、全景化打造、全要素吸引、全产业融合、全民化共享、全方位统筹”的文旅发展思路,为丹巴指明了方向。
操办完梨花季系列活动,杜鹃开始下一轮忙碌了。“暑期,我们会举办‘夏纳凉’系列活动。”杜鹃说,丹巴县地处河谷地带,夏季平均温度只有22.4℃,正适合避暑纳凉。从四季不同的资源入手,丹巴县着力延长“花期红利”。自2023年以来,该县便以“春赏花、夏纳凉、秋选美、冬沐阳”的思路开展“全季文旅营销”。
数据显示,基卡依村冬季游客接待量占比从3年前的不足一成,显著增长到如今的11%;曾经传统淡季空置的民宿群也迎来了稳定客源,冬季入住率现已持续稳固在30%以上。
不仅如此,依托古村落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农文旅+研学”新场域,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近年来,已有数百个研学团队、上万余学生参与研学活动。美丽的基卡依村,成为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中国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又一代表。
未来,基卡依村也将秉持“最大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以深厚的民族文化为载体,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以生态建设为保障,通过持续强化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优化旅游布局,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在这里找到独一无二的体验,感受纯粹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