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祖国各地

青海 一颗枸杞的“活水”密码 发布时间:2025-10-18 来源:人民网

顾斐菲

       每年8月至10月,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河西农场的万亩枸杞园迎来丰收。连绵不绝的田地里,颗颗饱满、色如玛瑙的枸杞鲜果压弯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沁人的果香。这片昔日戈壁荒滩,如今已成为驱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红色引擎”,而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正是其蓬勃生长的关键力量。

地处柴达木盆地的格尔木,拥有日均长达10小时的光照和12摄氏度的昼夜温差,独特的光热水土资源,孕育了这里枸杞的卓越品质。不仅颗粒饱满,优质大果率超70%,其黄酮含量更比其他产区高出约30%,是国家公认的优质枸杞产区之一。

在这片被阳光眷顾的土地上,资金短缺曾是企业扩大规模、农户增收致富的“拦路虎”。近年来,随着格尔木枸杞种植面积稳步增长至近10万亩,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日益旺盛。如今,当地金融服务持续加力,将支持枸杞产业作为赋能地方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有效衔接资源与市场,助力将得天独厚的产区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优势。正在让戈壁滩上的“红果果”成为强村富民的“金豆豆”,为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东村,种植户马强国刚刚售出一车枸杞干果。望着眼前红火的交易场景,他感慨道:“20多天收了5000多斤头茬果,光采摘费就得10万元,资金压力不小。”关键时刻,一笔20万元的贷款解了他的燃眉之急。“手续又快又便捷,从申请到放款只用了三天。”马强国利用这笔资金顺利支付了劳务费,并开垦了40亩新地,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同样感受到金融服务效率的,还有郭勒木德镇新乐村的种植户祝存邦。自2020年获得首笔信贷支持以来,他已累计获得贷款284.4万元。“利率低、手续简、放款快!”得益于持续的资金支持,他的种植规模从最初的20余亩扩大到如今的百余亩,年收入也从五年前的20万元增至40多万元。腰包鼓了,信心足了,祝存邦又开起了农资销售部,并计划来年更新枸杞品种,向更高效益迈进。

       近年来,格尔木地区金融机构紧密围绕枸杞产业发展周期和经营主体需求,依托数字普惠金融产品,组建专业服务团队深入种植乡镇和企业,宣传信贷政策,摸排融资需求,建立农户信息档案,将金融“活水”精准引至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我们向枸杞种植户发放的贷款,主要用于满足其购置种苗、支付农资和劳务费等种植、采摘各环节的融资需求。”当地金融机构客户经理介绍。

一颗颗红枸杞,在雪域高原的阳光下熠熠生辉;一笔笔信贷资金,在广袤的田野间流淌激活。通过有温度、有速度、有力度的金融服务,这片“红色产业”得到精准滴灌,正助力它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愈加红火,成为强村富民、乡村振兴的亮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