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旅游环保

1.45亿亩林木有了“绿色盾牌” 发布时间:2025-10-16 来源:人民网

王勇、欧发验、张敏

2025年3月,广西岑溪市推出了商业性古树保险,为全市首批22株国家一级古树提供保障。这些古树涵盖雅榕、格木、红锥等13个树种,树龄跨度从500年至1700年。

岑溪市的古树保险突破传统保护模式,构建“双险合一”保障体系。一方面针对自然灾害、病虫害等风险提供最高2万元的救治修复资金;另一方面首次引入公众责任险,对古树倾倒、折损导致的第三方人身财产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每次事故最高赔偿限额100万元。

随着生态保护与民生保障间的张力日益显现,广西的森林保险体系正悄然成为平衡这两者关系的重要支点。截至目前,广西政策性森林保险参保面积达1.45亿亩,提供风险保障1530亿元,参保面积和保费规模居全国前列。广西森林保险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

从“救灾”到“防灾”:森林保险成林农“定心丸”

广西地处我国南部,森林资源丰富,但同时也是台风、暴雨、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区域。传统的林业生产面临诸多不可预见的风险,一旦受灾,林农往往损失惨重。

政策性森林保险通过差异化保额与财政补贴机制,为公益林和商品林分别提供风险保障。广西政策性森林保险针对不同林种实行差异化的保险金额和费率。公益林保险金额为1000元/亩,商品林则分为国家储备林(2000元/亩)和非国家储备林(1250元/亩)两类。2024年,广西商品林参保面积6104万亩,商品林赔付22129.61万元,简单赔付率为136.38%,真正成为林业风险的“稳定器”。

在保费方面,公益林保费由财政全额补贴,商品林保费由财政补贴80%,林农仅需承担20%。这一设计充分考虑不同品种的功能定位和经营属性,体现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

广西支持农险承办机构构建了“以县支公司为龙头,以农业保险服务站点为依托,以驻村协保员、护林员为延伸”的保险服务网络体系。截至目前,广西已建立森林保险市公司86个、县(区)支公司479个、乡镇服务站2161个、村级服务点11685个,聘用森林保险从业人员10490人。

创新从不止步:“政府+保险+担保”打通融资链

广西在森林保险领域的创新值得关注。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构建了“政府+保险+担保”的“3+N”风险保障与融资支持模式,全面构建中央和地方协同的特色保险产品体系。

这一模式通过政府引导建立政策框架,保险机构提供风险保障,担保机构解决林权抵押贷款问题,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林业风险管理和资金支持链条。

广西国控林权收储担保股份有限公司探索“保险+收储担保”服务模式。该公司成功办理了广西首笔油茶“收储担保+保险”林权收储担保业务,为造林大户提供300万元林权抵押贷款,平均年化担保费率低至1%。

油茶收入险、碳汇保险、桉树增产险等创新产品相继落地,展现出广西在林业金融领域的先行姿态。在保险产品创新上,广西在全国率先试行油茶收入保险,开发了全国第二单、广西首单林业碳汇保险,以及全国首单桉树高产技术增产产量保险。

各地市也根据本地特色林业产业开发了针对性保险产品。河池市等试点实施纸浆期货保险,为4.8万亩林地提供1.38亿元价格风险保障;玉林市试行八角目标价格保险,为6338亩八角提供风险保障5381万元;柳州市试点全国首单纤维板价格保险。

2025年6月,崇左市大新县成功推出广西首个野生动物肇事补偿责任保险项目,通过“政府投保、农户受益”的模式,为农户提供全面的抗风险保障。该保险最高可为人员伤亡、野生动物、农作物或经济作物损失等提供100万保额。

从古树到野生动物,“生态+保险”不断拓展保障新场景,标志着广西森林保险正从“保林木”向“保生态”“保民生”延伸,成为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一环。

科技赋能理赔:无人机遥感精准定损

森林保险的理赔服务一直是个难题,主要源于林地分布偏远、查勘定损工作量大。

面对森林保险理赔“进山难、定损难”的痛点,广西引入遥感监测、GIS地理信息、无人机航拍等技术,对受灾区域进行精确空间分析和边界划定,实现灾情快速评估与精准定损,有效避免了传统理赔难以进山入林、评测失准等难题。

2024年9月,受超强台风“摩羯”影响,扶绥县持续出现特大暴雨,造成林木等农林作物大面积受灾。北部湾保险扶绥支公司通过无人机的自主航线规划、自动影像采集,快速重建受灾区域的二维正射影像图,实现了对受灾数量的精确测量,大幅提升了查勘效率。

在基层服务网络建设方面,广西积极建设标准化保险乡镇服务站,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各地探索“整县推进”“整镇推进”等模式,如梧州市当地林业站提供林地数据,镇政府、村委工作人员协同开展森林保险投保工作。

广西还成立了自治区级和县级政策性森林保险纠纷调解委员会,建立理赔专家库,完善《森林保险病虫害灾害损失认定标准》,推动理赔服务规范化、正规化。截至目前,已聘请森林保险理赔专家340人。

2025年8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联合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等单位在南宁市召开2025年森林保险政策解读暨政企协同推进会。广西北部湾林业产权交易中心负责人罗伟强介绍,未来广西森林保险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一是产品更加多元化,针对不同树种、不同风险类型的专属保险产品将不断涌现;二是科技应用更加广泛,遥感技术、大数据分析等在承保、理赔环节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效率;三是与林业改革的结合更加紧密,森林保险将与林票、碳票、信贷等创新制度形成协同效应。

森林保险不仅是一种风险保障工具,更是促进林业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手段。可以预见,随着“生态+保险”创新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广西的森林保险体系正在成为连接生态保护与民生保障的桥梁。未来,广西还计划探索更多创新机制,让森林保险不仅为林木生长保驾护航,更成为林农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