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周晔开始受到网民关注,是在十九大开幕式直播之后。“三个半小时、两万五千多个手势,没有任何镜头切换”的高水准翻译创造了国内手语直播记录,让无数听障朋友同步“收听”到十九大报告。当媒体报道纷至沓来,揭开“20多年不说话的央视女主播”神秘面纱后,大家才发现她和一群特殊孩子的故事更为动人。
从周老师到“周妈妈”
今年55岁的周晔是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回忆入行之路,周晔走得颇为曲折。
1983年高考失利后,周晔听从父亲的安排,到北京第一聋哑学校做了一名语文老师,那年她才19岁。很快,她发现自己好像入错了行,很难接受“手舞足蹈”“眉飞色舞”的夸张教学。比如一个“杯子”,要拿出一个真的杯子,然后唇语读出来给学生看口型,再加上文字,还有手势,四者结合才能建立一个完整的“杯子”的概念。
那段时间,周晔一直想找机会转行,曾偷偷面试当模特被父亲拦了下来。直到一次偶然带班,彻底改变了她的想法。
那次一年级老师出差,她临时成了班主任。由于跟孩子手语沟通不顺畅,课堂上一片混乱,场面完全失控。周晔本来有点低血糖,一发懵直接趴在了讲台上。待她被孩子们救起,从医务室醒来时,看见窗外排了一溜的小脑袋,眼神里都是关切。第一次,她为这些孩子心动了。
还有一次,周晔生病在家休息。根本不熟悉路的孩子们一路打听,从东四九条摸到鼓楼,整整走了两个小时来看她。因为不清楚老师生了什么病,他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药。当一只只攥着药的小手冲她伸开时,周晔的心彻底融化了。她对自己说:得了,以后哪儿也不去了!
2012年,周晔所在的聋哑学校与北京东城区培智学校合并,成为现在的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她担任校长。五年前东城区教委考虑周晔辛苦了这么多年,想给她换个轻松些的岗位,让周晔自己拿主意。轻松的岗位当然好,但一想到要离开这些孩子,离开一起工作的同事,她的心就感觉空落落的。
“这群孩子太会疼人了!”周晔没舍得走。后来她才知道,平时对自己又敬又怕的孩子们,私下里一直都叫她“周妈妈”。
听障孩童摸着她的声带学说话
“其实我可以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今年全国两会“委员通道”上,周晔幽默地对媒体说。
她呼吁社会更多关注聋哑群体,对残障学生个别化教育,“一人一案”。“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秉着这样的理念,周晔并没有满足于教会手语。她想帮助听障孩子学说话,更自如地表达内心世界。
正常孩子在母亲怀胎时就能感知声音,建立声音的概念,而聋儿根本就不知道声音的存在。要想接受声音训练,只有从触摸开始。为了让孩子学会一个正确的发音,周晔要上百次上千次地张大嘴巴,让孩子们看她的口型及舌头的变化,并抚摸感觉声带的颤动,从中体会发音规律。一天下来,周晔的脖子上常常满是小黑手印。
学校里有一个叫李筝的听障孩子,刚来时七岁,“ge”的音怎么都发不出。这个音需要舌根儿抬起才能发,但是又看不到这个抬起的动作,周晔就把李筝的手放在自己的下颌,让她感受口腔变化。终于有一天放学,周晔送李筝到校门口,她朝哥哥和爷爷飞奔过去,用最大的力气喊了一声“哥哥”。这是她来到这个世界第一次这么呼唤亲人。那一刻,李筝的哥哥呆住了,周晔也哭了。
自闭症孩子慢慢开始学会沟通,脑瘫孩子生活渐渐自理,行为异常的孩子有了自控意识,智障孩子们的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明显提升……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会让周晔多一分职业自豪感。
“尊重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在周晔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这所特殊学校形成了“以九年义务教育为中心,纵向向两端延伸至学前和职业高中,横向向两端延展至融合教育支持和社区指导的‘十字型’办学格局”。职业高中创办以来已有95%听障毕业生升入大学,70%的智障学生实现了就业。孩子们在实现梦想中,成为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和良好的社会公民。
不同角色同为特殊人群发声
谈到特教和手语直播工作,周晔很动情,“国家越来越重视特殊教育,这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希望将来在新闻联播上也能看到手语直播。中国有两千多万听障人士,但并不都能读懂手语,这需要一个过程。”
其实作为央视同声手语翻译,周晔并不是“新面孔”。1995年,中残联和央视合作开设手语翻译栏目,周晔经老校长推荐试镜后被一眼相中,从此当了20多年不说话的女主播。
顺利完成十九大报告手语直播后,周晔已经全身僵硬,几乎无法站立。看着手机上铺天盖地的祝贺短信,周晔很欣慰,“其实大家关注的不仅仅是我,更是听障人士这个群体”。
在今年两会,周晔作为政协委员围绕教师队伍提案,呼吁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待遇,加大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到特殊教育建设和发展当中来。
努力帮助缺陷孩子拥抱更美好的生活,为特殊人群发声。35年间,从最初手语做得“有点怪”的小姑娘,到意外圈粉变成“明星校长”、“网红主播”,她尽心履行一位普通教师的职责,也亲历了特教事业的发展进步。
在送给学生的寄语里,周晔写道:“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好比姹紫嫣红中迟开的花朵。命运的馈赠有先有后,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差异,尊重每一朵花的时令,用心陪伴,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