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岭 史星睿
秋日,陆军某旅野外综合训练场上,铁甲轰鸣,尘土飞扬。轰鸣声中,坦克、步战车疾速飞驰,参训官兵密切配合,顺利完成一轮战斗射击训练。
然而,就在部队准备转场时,一场瓢泼大雨不期而至。
“要不要等雨停了再出发?”有的官兵建议先“避一避雨”。
“战场上情况瞬息万变,训练必须紧贴战场实际。”现场指挥员研判情况后,立即命令部队机动至某地域,组织对抗训练。指挥员根据部队开进时间和战斗序列,对新老驾驶员进行重新编组,并派出调整哨前出至路口观察指挥。
战车迅速列阵,茫茫大雨中,一条绵延数公里的“钢铁长龙”在山间林区蜿蜒前行。
山路崎岖、道路泥泞,一辆辆战车冒雨行进。驾驶员们瞪大眼睛,紧盯前车微弱的红色指示灯,按规程小心驾驶,不敢有丝毫大意。
冒雨抵达目标地域后,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一场带有实战背景的对抗训练打响。根据导调指令,遭“敌”强电磁干扰、道路桥梁“被毁”、遇“敌”火力封锁等特情接踵而至。参训官兵见招拆招、灵活应对,成功闯过道道难关。
“越是恶劣天气、险难环境,越能检验装备性能、锤炼官兵意志。”该旅领导介绍,今年以来,他们结合训练任务梳理制约战斗力建设的短板弱项,组织官兵区分任务和专业展开专攻精练,紧盯难点问题持续用力,让官兵在应对处置突发情况、复杂局面中不断提升“解题”能力和打仗本领。
该旅领导介绍,下一步,他们将突出重难点课目固强补弱开展训练,通过融入实战背景临机设置多种复杂特情,倒逼官兵在复杂环境中练协同、练战法,进一步提升部队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