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导航下1条新闻

情系下一代 携手向未来 发布时间:2025-09-14 来源: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李昌禹 杨 昊

  重庆潼南区,96岁的肖定有握着泛黄的故事书,二十八年如一日为留守儿童讲述英烈事迹;江苏泰州,73岁的骆宏才提着厚厚的材料袋往来奔波,里面装的是农村困境儿童的帮扶资料……一个个温暖的身影,正是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35年耕耘路上的生动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五老’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年是中国关工委成立35周年。如今,全国关工委组织超过107万个,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超过1300万人,在传承红色基因、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助力家校社协同育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红色铸魂:让信仰的种子在青少年心田扎根

  “红巷的灯光,曾照亮过革命先辈的路,今天也要照亮你们的未来……”在湖北武汉武昌区中华路街道都府堤,分布着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毛泽东同志旧居等红色地标建筑,当地人习惯称之为红巷。“红巷爷爷”志愿服务队骨干成员邓广东老人,正带领孩子们演绎情景剧《三封家书》。这些老党员将红色地标建筑串联成红色研学路线,5年来开展红色宣讲186场次,覆盖受众3万余人次。

  红色基因的传承,不是枯燥的灌输,而是鲜活的浸润。近年来,中国关工委将传承红色基因工程作为铸魂育人的重要工程,打造“五老”宣讲、“红色基因地图”、“云端红色课堂”等多元载体,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青少年,引导孩子们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推动“五老”宣讲团专业化、规范化,5年来,组建5万个“五老”报告团,组织42.4万名“五老”校外辅导员,开展党史主题宣讲95.8万场次,广大青少年从中汲取信仰力量。

  ——368个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串珠成链,百条红色研学路线让青少年在行走中赓续红色血脉。

  ——建设“网上关心下一代”云平台,上线红色地图、云游展馆、微视频征集等模块,数字赋能红色故事跨越时空。

  自2022年起,中国关工委将每年7月作为“青少年党史学习月”,集中开展青少年党史教育活动。“中华魂”主题读书活动、广东少年儿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征文活动、浙江宁波“走近历史走向未来”活动、宁夏固原“108里徒步祭英烈”等品牌活动蓬勃开展。5年来,84.4万场红色研学、劳动实践、文艺展演活动,让青少年把信仰的种子扎根在心田。

  关爱帮扶:把温暖送到孩子们最需要的地方

  江西南昌西湖区南浦街道象山社区,退休职工伍学花和退休教师陈言人正在给孩子们辅导功课,他们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奶奶老师”和“爷爷老师”。

  1975年,20岁的伍学花开始了助学之路。2017年,陈言人、伍学花夫妇在西湖区关工委的支持下成立伍学花工作室,免费为辖区困境学生进行文化托管。50年来,他们一共帮扶了数百名困境学子。很多曾经获得过帮助的孩子长大成人后,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心愿:把“爷爷奶奶”的爱心接力棒传下去。

  小小课堂,因爱而生,承载梦想,寄托希望。

  近年来,各地关工委依托儿童之家、青少年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协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和困境儿童等青少年群体的关爱与服务工作。近5年来,90万名“五老”参与帮扶,结对关爱留守、流动和困境儿童190万名。

  在重庆渝中区,山城老年大学关工委为辖区内新就业群体子女及特殊教育儿童提供艺术培训课程,受益儿童8637人次;

  在黑龙江铁力,78岁的张道廷带着孩子们认养树苗、记录生长日记,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根童心;

  在新疆石河子,“老军垦法援工作室”的“老政法”们将法条编成脱口秀、情景剧,开展巡演210场次,惠及青少年上万人次……

  从普法教育到困境儿童帮扶,从校园欺凌防治到防溺水宣传,从网络沉迷引导到性侵预防教育,“五老”们的关爱守护无处不在。从“一次性”到“全链条”,关爱帮扶由单纯的物质帮扶向理想信念引导、心理疏导、学业辅导、权益保护等多举措帮扶拓展。

  近5年来,各地关工委募集助学资金106亿元,资助学生1200万人,建设“五老”工作室、校外辅导站等关爱阵地24万多个,24.8万名“五老”心理工作者用耐心抚平少年儿童的成长褶皱,6800多名老校长、老教师把优质课堂带到偏远山乡。

  家校社共育:让好家风滋养孩子健康成长

  “莫让娇宠溺爱误孩子,莫让过度培训苦孩子!”在湖南岳阳的一个家庭教育讲座上,“五老”们正在宣讲“四莫让、五带头、六坚持”理念。这套由岳阳关工委创新推出的家庭教育方法,让不少家长们明白“育人先育己”。

  为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教,近年来,中国关工委把家庭教育促进工作摆上重要日程,2019年起开展“‘五老’弘扬好家教好家风”主题活动,73万名“五老”带头晒家规、立家训、传家风,大力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

  家长学校是指导家庭教育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全国关工委系统推出“家长学校开学周”线上教育活动,1800万人次参与学习,建成家长学校17.6万所、网上家长学校5.3万所。

  在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设立120个家校社共育咨询室,400余名“五老”化身“知心爷爷奶奶”;在浙江,当地关工委编印《祖辈的智慧》书籍,推动隔代教育走向专业化,让“爷爷奶奶的爱”更有温度……

  针对特殊家庭,“五老”们用真情搭建爱的桥梁。重庆“代理家长”、贵州“尽责优教”讲堂等精准服务留守儿童家庭;全国24.9万名“五老”参与心理咨询,服务青少年936万人次。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中国关工委将继续发挥‘五老’在教育关爱青少年上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支持更多老同志在关心下一代的广阔舞台上老有所为、发光发热,使关心下一代工作始终充满生机活力。”中国关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14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