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哈尔滨6月27日电 从高校实验室的创新火花,到城市产业园区的落地生根,科技创新正为黑龙江大庆的转型发展提供澎湃动能。
大庆市科技局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环东北石油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累计培育成果转化新生成企业56家;52家需求企业与高校院所“科技总师”达成合作意向,实现“科技总师”县域全覆盖;全市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15个,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238亿元,全国重点实验室总体产生经济效益2.5亿元……“今年是科技成果产业突破年,大庆市主要目标有14个。目前,生态圈累计新生成科技型企业、‘科技总师’服务企业人数、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以及全国重点实验室总体产生经济效益4项已超额完成。”大庆市科技局局长汪严明说。
将科技创新作为资源型城市战略转型的重要引擎,大庆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新动能加速集聚,“新”风涌动大势起。
科技攻“尖”
在多资源协同陆相页岩油绿色开采全国重点实验室,各种精尖设备只为观察和研究一块块岩石。这个2023年获批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已累计产出科研成果百余项,牵头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0余项并实现国际标准立项“零突破”。
大庆亿莱检验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这个大庆首家,也是唯一一家石油石化领域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拥有近百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我们有12个专项实验室,每个实验室都有多个项目正在研发。其中,针对页岩油勘探开发的多项自主科研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大庆亿莱检验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春龙说。
大庆市围绕全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24个重点领域,全力支持高校、院所、企业承担上级重大科技项目技术攻“尖”。
与此同时,大庆油田实现了定型主体压裂工艺及高效钻完井等页岩油开采领域关键技术突破,有效推动了页岩油的开发进程;炼化公司研制的乳化炸药专用复合蜡成功填补黑龙江省空白;大庆油田装备制造集团射孔器材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127型超深穿透射孔器平均穿孔深度达到2895.6毫米,刷新世界纪录。
企业向“新”
在不久前,省科技厅公布的黑龙江省重点高校院所2024年科技成果转化榜中,东北石油大学位居“成果转化榜”省属高校第一、“落地转化榜”全省第一。东北石油大学科研处处长李玮告诉记者,学校创建了“一三六”成果转化机制,有效推动“创新之花”结出“产业之果”。生态圈建设以来,学校共推动科研团队成立新企业35家,落地转化率100%。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为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大庆市深入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出台高企申报市级补贴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科技型企业群体的发展壮大。2024年,全市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23家,同比增长31.71%。目前,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12家,有研发活动规上企业达到218家,这些企业正成为推动大庆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建设,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重要引擎。哈大齐自创区大庆片区深度参与哈大齐三市创新协调联动,探索“以院带园”推动产业创新路径。2024年,大庆片区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94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58%,数字创意设计产业园晋升省级园区,环东北石油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在全省7个生态圈建设考核中排名第一。为助力生态圈平台载体和新生企业发展,截至目前,市区两级政府为生态圈城市环境改造投入累计达3.6亿元,已入驻各类孵化载体12个,累计培育成果转化新生成企业56家。
转化生“金”
近日,黑龙江省2025年科技成果转化月系列活动——石油石化产业科技成果路演对接在龙凤区举行。在现场,省内外11家高校及科研院所、47家石油石化领域企业、5家金融机构精准对接,8项成果签约落地,总投资额超1亿元。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过程的“最后一公里”。大庆积极构建“需求收集、精准匹配、落地服务”全链条对接机制,开发大庆市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平台,建设市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21家,举办各类校企精准对接活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今年,制定了《2025年度大庆市推动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行动方案》,分行业、分领域提早摸底企业设备更新需求,梯次谋划储备了115个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成立校企结对专班,为60家合作企业建立跟踪服务台账……截至目前,已促成52家企业与“科技总师”达成合作;完成“系列化α—烯烃生产及其催化剂制备技术”等20项重大成果转化,新增企业授信2.99亿元、贷款1.16亿元,让“实验室成果”真正转化为“产业效益”。
如今,大庆在奋力奔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今年,大庆市将力争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增幅达到10%、有研发投入的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增长20%以上、全市就地转化重大科技成果50项以上、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达到8%以上等目标。(陈静、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