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民族风情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七夕诗会》 以诗歌之名共赴七夕之约 发布时间:2018-08-19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8月18日消息(记者肖源 刘飞)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七夕,是我国传统民间传说——牛郎和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寄托着人们对于圆满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17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推出特别节目《七夕诗会》,广播直播和网络视频直播同步呈现,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播音员、主持人以及社会各领域的爱情典范联袂吟诵经典诗篇,文化学者与节目主持人以“沙龙夜话”的形式解读节日内涵、弘扬传统文化。

  17日晚八点半,中国之声特别节目《七夕诗会》两小时的直播,让有关爱情的诗歌和故事,不仅在电波中流淌,也在网络里呈现。

  《七夕诗会》节目策划魏漫伦说,这次诗会,不但是媒体融合的一次尝试,更是广播和电视深度融合的一场试验,“总台合并之后一直说‘让广播可看、电视可听’,我们做的就是这个尝试——三台更深一些的融合。比如这次电视台的两位主持人不但读诗,还参与了前期采访。”

  央视主持人杨茗茗就是参与前期采访的人员之一。前不久,她前往天津师范大学,与那里的外国留学生们一起诵读我国传统与现代的、有关爱情的经典诗作。杨茗茗说:“他们真的挺感兴趣的,每一个人都特别仔细地去查每一个字的读音,这个字是什么意思。我问他们最喜欢哪句诗?很多人选的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就是诗歌无国界的体现。”

  让广播可看,让电视可听。在直播中参与诗歌朗诵的国广主持人张意说,这是作为广播节目主持人的他,17日晚最深的感触,“特别是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播出这个节目,可能很多人都在开车收听,一些人还可以通过手机移动端收看,可以听诗,可以看,同时还可以感受,这种体验很重要。”

  对一档直播节目来说,形式和手段的变革很重要,但内容创新才是根本性的力量。魏漫伦说,17日晚的直播里,在传统的诗朗诵环节当中,穿插着四对普通夫妻的爱情故事,有常年难得共同生活的铁路夫妻,有在青藏高原上为老百姓送去精神食粮的电影放映员,有《平如美棠》一书的作者饶平如老两口平淡动人的生活,也有焊接工程专家潘际銮与夫人的纯真爱情,“实际上我们这次做的是诗和新闻的融合,《诗会》上有很多经典的诗和现代的诗,也有很多美好的爱情故事,我们试图通过这些诗和故事共同诠释七夕这个节日的深刻内涵。”

  节目嘉宾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副教授陈果说,正是这种文艺与时事的结合,让更多的人体会到诗歌来源于生活,“这个节目比较特别的地方就在于诗并不是来自于书卷,而是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的那些人,和看似平凡的故事。所以用诗来阐释他们的生活,用他们的生活解释诗歌,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我觉得很恰当。”

  《七夕诗会》节目主持人雨亭表示,这种融媒体、多平台的直播活动,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直面镜头时,广播主持人需要主动拥抱新变化、适应新要求。他说:“以往的广播直播中可能没有人可以看到你,但是到今天融媒体的、网络时代的直播就不一样了,它要求的不仅仅是准确度,还有恰切度,这个恰切度包含对稿件的理解,对整个节目的驾驭,还有视频元素中每个肢体语言可能会对受众带来的影响,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工作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