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难熬,24岁的葛荣英穿着一件白衬衫,每天穿梭在生态养鸡场里。4年前,他从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营销与会展专业毕业,回到老家江苏省沭阳县龙庙镇庄塘村,开办土特产电商扶贫网店,专门帮村民脱贫致富。现在,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村委会挂职副主任。
葛荣英曾是校园里的贫困生,为了脱贫,他选择了创业。大一暑假,受电影《中国合伙人》影响,葛荣英和舍友“瞄准”了校园里的桶装水店。地板砖的购买、3吨多黄沙水泥的搬运、墙壁的粉刷……都是他们亲自动手。学校对创业政策的扶持,以及学校领导老师的关心,让他们的创业项目顺利进入轨道。
很快,葛荣英不但不用向家里要零花钱,甚至会给家里寄钱。毕业后,他选择回到家乡。他觉得农村是更广阔的创业天地,希望带领老乡脱贫致富。从三进三帮大走访到低保户、贫困户的鉴定确认,葛荣英走遍村子,挨家挨户了解实情。
村里老人都会散养鸡、鸭、鹅,把蛋攒到一定数量后拿到集市上卖。“他们自己卖,首先不新鲜,毕竟攒了一阵子,二是价格低。”葛荣英把这些蛋统一收集起来,然后包装销售。他多了一些优质供货渠道,而乡亲们也多了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
他把土鸡散养在树林花地间,捕食虫草、蚯蚓。绿色生态的养殖方式吸引了很多回头客。让葛荣英惊喜的是,好多客户在第一次购买后就直接订了一年的鸡蛋。他的客户群体主要为产妇,在客户群里,她们互相交流育儿经验,成为亲密的网友。
27岁的赵文翰是葛荣英同专业的学长。5岁时,他因车祸导致右腿高位截肢。现在他是校园里风光的创业英雄。大二时,赵文翰开始在学校的创业广场上折腾水果电子商务。“他只有一条腿,走路都是跳着走,有时候台阶很多,他都是跳着上下,还要搬水果。”该校一位负责创业的老师回忆说。
“我每天夜里1点左右睡,6点就起床,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看新增了多少客户和订单。”前5个月他们经验不足,营销做不好,赔了30万元。后来,他们尝试先让顾客免费品尝果盘以获得口碑,生意逐渐变好。“坚持时令、健康的理念,好多客户慢慢选择我们,一个月的创收也达到了10万元。短短3个月,就收获了3万多名会员”。
毕业后,赵文翰回到家乡“白蒜之乡”邳州。他在老家成立合作社,带着60多户村民做起大蒜生意,早起习惯没有改变,“现在每天依然早晨五六点起床,自己去把关产品质量。”
如今,在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越来越多像葛荣英、赵文翰这样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家庭的困境,毕业之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人致富。这两年,该校对创业大学生进行梳理发现,很多人是学校建档的贫困生。对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校长严世清教授来说,创新创业给了贫困生尊严以及自力更生的平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些学生不但实现了家庭脱贫,还帮助家乡更多老百姓脱贫,“教育应该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创新创业教育也可以精准扶贫”。
实习生 王天浩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