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
一湾碧水,两岸青山,朝看日出,暮观渔火,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龙羊峡镇后菊花村是高原上少见的渔村,滚滚黄河奔流而下,经龙羊峡水电站,造就了高峡出平湖的壮美风光,下游的后菊花村恰在平湖之畔。
“每年5月初到10月初,不少游客都来我们村看龙羊湖水,赏渔灯闪烁,过农家生活,品农家美食。”后菊花村党支部书记崇尚峰说起村里的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头头是道。
守着黄河水,如何用好黄河水?后菊花村的探索之路给出了答案。
发展的前提是保护。2020年,共和县实施了阿增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主要在后菊花村新增综合治理面积10.3平方千米,修建生态防护墙1237米、潜坝5座;修建浆砌石谷坊10座;营造水土保持林90.35公顷,其中乔木林22.93公顷,灌木林23.37公顷,乔灌混交林44.05公顷;路旁植树1468株;封育治理939.37公顷,设置网围栏3.2公里,设置封禁碑8座。
“以前这里是荒滩荒坡,现在树木郁郁葱葱。”“以前一下雨,雨水裹挟着泥沙流进了黄河,现在下雨都看不到雨水冲刷的沟沟壑壑了。”……治理前后的变化,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项目实施后,治理面积内植被覆盖度从原先的50%左右提升到现在的超80%,平均每年拦蓄径流总量9.93万平方米,拦蓄泥沙总量3.66万吨。”项目负责人田振湖介绍。
荒坡变树林,乡村增颜值,加之龙羊湖水绕村边的天然优势,发展乡村旅游的想法便在后菊花村落地生根了。“村里现在有了旅游接待点,后续,乔灌混交林里的山杏、丁香、海棠、沙枣等树木长起来 ,我们乡村旅游的项目还能更丰富。”崇尚峰谋划着后续的发展方向。
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是用好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来村里看龙羊湖风景的游客越来越多了,闲暇时间在九曲里旅游接待中心务工,一年能增收2万多元。”村民吴志伟平时捕鱼为生,看着村里办起了旅游接待中心,又利用闲暇时间在此务工增收,“这几年村里发展得越来越好,自家的生活也越过越幸福。”吴志伟表示。
抢抓乡村旅游的契机,后菊花村的旅游接待中心建成投运了,一年能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同时,联农带农效应明显,2023年,带动村民增收35万元。
随着阿增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效应的显现,当地的土地利用率、区域气候等各方面状况都有所改善,“村里开始尝试种植金银花、赤松茸等,村民们增收致富的渠道又多了。”崇尚峰介绍,后菊花村正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的有利契机,三年来,全系统累计争取中央、省级生态环保专项资金10.49亿余元,实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达21个,生态环保项目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极大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海南州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赵邦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