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10月3日电 大幕拉开,一派苍劲、雄浑的边疆景象徐徐铺开。面对民族危难,一群来自天津杨柳青的商人挑起货郎担,毅然踏上追随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征途。他们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应对复杂局势和商业竞争……
10月2日晚,大型原创话剧《赶大营》在天津大剧院上演,带领观众奔赴了一场“三千货郎遍天山,披星戴月赶大营”的传奇故事。
天津剧迷王先生坐在台下大饱眼福。“有了文化惠民卡,以很实惠的价格就能看一出好戏。”他高兴地说。
“通过文惠卡买票的观众数量,多于其他购票渠道,确实带动了《赶大营》票房的提升。”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张艳秋说,院团演出越多,院团的票房收入也就越多,百姓也会有更多看好剧的机会,让院团真正做到与观众“双向奔赴”,丰富老百姓业余文化生活。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恰逢2024天津戏剧节举办。天津这座“曲艺大码头”推出超过500场次演出,涵盖话剧、亲子剧、音乐歌舞、国粹盛宴、曲艺杂技等艺术形式,满足观众的多样化需求。观众只需带上一张文化惠民卡,就能以“亲民价”赏遍一座城。
2015年,天津创新政府文化投入模式和文化惠民方式,在全国率先推出文化惠民卡,由天津北方演艺集团联合天津市13家国有文艺院团发行的实名制会员卡,变“补院团”为“补市民”。
“今年的文惠卡分为金卡、普惠卡、戏曲卡、学生卡和郊区卡。戏曲卡的补贴比例最高,充值100元,就可以享受政府300元的补贴,除了可购买戏曲类演出外,还可购买鼓曲曲艺类(不含相声)的演出。”天津北方演艺集团市场营销中心主任任博说。
为了让观众用这张卡看到更多好戏,天津市文化惠民演出联盟成立,将数十家民营院团及其他演出单位也纳入文惠卡补贴范围,与国有院团共同享用财政补贴,会员可持卡观看文惠联盟内所有演出单位的文化惠民演出项目。
任博介绍,自文惠卡发行以来,天津整体演出场次数由2015年发行之初的每年不足千场,到现在发展为每年超过1万场,演出票房从2023年发行之初的1800余万元,发展到2023年全年总票房超过7000万元。
“截至目前,天津文惠卡累计补贴超过115万人次,组织文化惠民演出近5万场,吸引超过650万人次走进剧场观看演出,整体票房超过5亿元。”任博说。
天津市儿童艺术剧团也是受益方之一。国庆长假期间,由其创作演出的中国首部XR数字音乐儿童剧《敦煌·九色鹿王》在光华剧院上演,戏剧、木偶、歌舞以及数字技术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将舞台打造得美轮美奂,观众仿佛置身敦煌壁画“鹿王本生图”所描绘的奇幻世界,现场气氛热烈。
天津市儿童艺术剧团团长宋永顺说:“得益于文惠卡的推广,儿童剧演出受到更多家庭观众的喜爱,上座率显著提升。最低仅需40元的惠民票价,就能让广大观众享受文化滋养。单场儿童剧的票房有望突破15万元大关。”
京剧国粹也广受天津戏迷欢迎。今年十一假期,天津京剧院推出《群英会·借东风·壮别》《胭脂宝褶》《凤还巢》等经典剧目。
“现在正是京剧演出的黄金时期,正因有文惠卡,多部戏的票房和上座率都不错。观众在获得补贴的基础上,还能再享受八折优惠,有的观众几十元就能看一场戏。”天津京剧院党委书记郑芳说,“再好的剧和演员,没人看是不行的。文惠卡不仅调动了大量老戏迷的积极性,也让观众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
近年来,文惠卡带来的良好文化消费环境促使天津国有院团创排了《海河人家》《革命家庭》《骄杨》等一批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新作品。同时,一批沉浸式戏剧《津门往事》《寻找戏剧家》、环境式戏剧《玩偶之家》等创新作品也接连涌现。
除文惠卡补贴价格的激励外,在统一票务平台“天津演艺网”上,各个剧院剧团演出信息一目了然,更多作品走进潜在观众的视野。观众在手机和电脑端就可以进行查阅演出、在线订票、精准选座等操作。
“我们会继续创新丰富文惠卡的功能,完善服务,做到既‘惠民’又‘便民’,用政府补贴与完善的服务共同撬动良好的演出市场环境,促进天津各国有院团与天津市文化惠民演出联盟单位积极创作,并引进更多好作品来津演出,进一步激活和繁荣天津的文艺演出市场。”任博说。
记者: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