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文艺博览

“艺”路星光 “蓉”光闪耀 发布时间:2024-09-15 来源:人民网

书画作品墨韵灵动,文创设计创意十足,朗诵表演直抵人心……9月9日至11日,“蓉光闪耀·成就梦想”成都市第四届残疾人文化艺术周活动在成都市简阳大剧院开展,近500件残疾人作品展出,为观众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艺术盛宴。 近年来,为推动残疾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让残疾人生活更有质感和温度,成都市大力践行残疾人工作“136”发展思路,以“成就梦想”残疾人特殊艺术发展项目和“美丽工坊”残疾人就业增收项目为重点和引擎,大力实施残疾人文化提质增效行动,深入推动残疾人文化跨界融合、多元发展。同时,成都还打造多样化的残疾人文化新空间,推动文化惠残工程和文化精品工程深入实施,创塑具有浓郁成都特色的残疾人文化“成都模式”,让残疾人特殊艺术及文化成为城市美学的一部分,成为塑造城市品格、提升城市温度的重要支撑之一。

近500件作品参展 创意无界,残疾人用热爱点亮城市之光 走进简阳大剧院,艺术和生活交织于此。 绣着世园会图标和吉祥物的衍纸画、用面塑捏成的川剧人物、用竹条编织的手提袋,蜀绣上芙蓉双鱼活灵活现、掐丝珐琅画上熊猫喷火憨态可掬……各个区(市)县残疾人朋友亲手打造的作品富有鲜活生命力,展示出他们的灵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一幅主题为“建国75周年”的蜀绣作品获得一等奖。“这幅作品采用的是传统蜀绣技法,融入了现代艺术风格,构图有新意,画面归纳很干净,红色背景漂亮,极具表现力。”本届残疾人艺术周评委之一——成都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成都民盟书画院副院长赵弥评价,“看得出来残疾人朋友花了很多心血,在技术和创意上都很出众。” 漫步隔壁的书画回廊,残疾人朋友们关于大好河山和家国情怀的记忆一一呈现。41幅书法作品,或刚劲有力,或洒脱俊逸,或清秀隽永,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篆书等书风各有千秋。其中,大邑县残疾退役军人刘德带来的作品《华岳 黄河》令人印象深刻。

刘德老先生今年已经81岁高龄,这幅作品是他抱笔而书。“华岳三峰凭栏立,黄河九曲抱关来”,老先生的抱笔书和诗句里的“抱”字相呼应,展现了宽阔坦荡的胸怀,颇有题款“君子堂”之风。 残疾人书法家吴勇口书作品《七律·长征》,同样给人心灵上的冲击,饱含家国情怀。 残疾人朋友笔走龙蛇、挥毫泼墨,展现的是祖国壮美河山,践行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传递的是坚强不屈、积极向上的残疾人精神。 据悉,本届残疾人文化艺术周由成都市残联主办、简阳市残联承办,征集作品包括文艺表演类、工艺美术类、影视类,一等奖获奖作品将代表成都市参加10月底开展的四川省第三届残疾人文化艺术节。 擦亮残疾人文化艺术品牌,助力更多人成就梦想。据悉,今年以来,成都市以“成就梦想”残疾人特殊艺术发展项目为重点,除残疾人文化艺术周活动外,还成立了“成就梦想”残健融合艺术团,打造了残疾人艺术精品节目库,为讲好残疾人追梦逐梦的自强故事和全社会尊残扶残助残的“成都故事”夯实根基。 打造精品、培育品牌、构建场景 残疾人文化“成都模式”助力梦想成真 在位于凤凰湖畔的成都市青白江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有一处古色古香、以蜀绣著称的美丽工坊——“绣缘红”。在这里,古典的屏风、鲜艳的旗袍、淡雅的书画作品,都藏着蜀绣的影子,这是以国家级残疾人非遗工匠任晓红为代表的工匠团队,带领残疾人朋友潜心创作的成果。 不仅如此,青白江区还通过品牌营销组合,“手艺”变“收益”,“产品”变“商品”,推动残疾人实现就业增收。

“绣缘红”的发展,只是成都市实施“美丽工坊”残疾人就业增收项目,推动“文创+就业”融合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成都市大力实施残疾人文化提质增效行动,以“成就梦想”残疾人特殊艺术发展项目和“美丽工坊”残疾人就业增收项目为重点和引擎,有效助力文化惠残工程和文化精品工程深入实施,推动“四个融合”,打造“四个空间”,创塑具有浓郁成都特色的残疾人文化“成都模式”。 推动“四个融合”,培育残疾人文化的“成都品牌”。成都大力实施“文化+”计划,深入推动残疾人文化和旅游、体育、就业和商业领域的融合。“文化+旅游”方面,为发展无障碍旅游,成都市首次发布无障碍旅游倡议书、无障碍旅游宣言、无障碍旅游专用标识和天府绿道无障碍设计导则;“文化+体育”方面,结合大运会等大型赛事,研发公益手作系列文创产品,针对性挖掘适合残疾人参与、具有成都特色的残疾人体育项目,推广开展残疾人喜闻乐见、兼具康复健身和体育运动功能的项目;“文化+就业”方面,大力实施“美丽工坊”残疾人就业增收项目,打造集艺术赋能、生产展示销售、直播带货及人才培养、办赛办展、品牌拓展等功能于一体的成都“美丽工坊”旗舰店,依托各区(市)县传统优势文创手作,因地制宜打造“美丽工坊”生产基地,开设“美丽工坊”连锁店,开展“美丽工坊·流动集市”系列活动,推动“美丽工坊”残疾人文创产品精品化发展;“文化+商业”方面,开展残疾人文创集市展销,加快推动锦江区“星空里”、青羊区“面包慢点点”、温江区“衍匠”、青白江“面塑工坊”、龙泉驿区“集美泉”等商业品牌的发展。 打造“四个空间”,构建残疾人文化的“成都场景”。以残疾人文化可欣赏、可感知、可参与、可消费、可融合为标准,打造新时代文明空间、生活美学空间、特殊艺术空间、幸福美好空间等多样化残疾人文化新空间,落实残疾人共建共享新时代社会文明发展新成果,开设音乐康复、咖啡烘焙等项目体验,提供非遗传承和文创产品的实训、研发、营销课程,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融入社会。 在“星空里”咖啡馆共读诗书,“阅”见美好;在都江堰景区来一场无障碍感知行,吹一吹南桥晚风……成都市还常态长效开展残疾人文化进社区、进家庭“五个一”活动,通过组织残疾人读一本书、看一次电影、游一次园、参观一次展览、参加一次文化活动,实现文化惠残工程进入基层、走入人心。

据悉,今年以来,成都市累计开展残疾人文化进社区、进家庭“五个一”活动710场,“书香成都”全民阅读活动226场,“光明影院”无障碍观影活动105场,公园城市无障碍感知行志愿助残活动116场,残疾人群众性文体活动263场,服务2万余人次。 下一步,成都市将聚焦残疾人高质量文化生活、高品质文化产品的需求,以残疾人“文化+”计划为牵引,实现两项重点工作、两个重点工程广泛覆盖、稳步提升,不断构筑残疾人幸福美好生活新场景,进一步挖掘残疾人在文化艺术方面的优势和潜力,带动残疾人成就梦想、精彩绽放。(赵祖乐、实习生刘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