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王勇
在南宁市良庆区,许多新时代工作者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民族团结的深厚内涵,以温暖和责任担当描绘民族团结新画卷。 医者仁心 争做乡村健康守护者 群众健康的“守护人”——周润华,是良庆区那马镇那僚村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一声:“阿华”。她一身白大褂一穿就是23年;白大褂和破旧的“乡村医生证”见证了她20多年的从医之路。她用自己的仁心仁术,无私奉献着,不仅守护着村民们的健康,还以实际行动团结各族群众,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周润华所在的良庆区那马镇那僚村,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这里生活着壮族、汉族、瑶族等多个民族的村民。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和语言,但在周润华的心中,他们都是需要自己守护的亲人。
每天清晨,周润华便早早地打开村卫生室的门,开始一天的忙碌。村卫生室虽然简陋,但收拾得井井有条。药柜里摆满了各种药品,诊疗床上铺着干净的床单。前来就诊的村民络绎不绝,周润华总是耐心地询问病情,仔细地进行检查,然后开出合适的药方。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她还会亲自上门服务,无论风雨,从未间断。 在那僚村有一位莫阿姨是高血压患者,因高血压脑梗,瘫痪卧床,常需要服药及监测血压,而其家中只有她老伴相依为命,老伴也是一位腿脚不便的残疾人;只要一个电话,周润华便知道是莫阿姨有需要了,便立即骑着她的电动车到莫阿姨家里为她送药,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就这样一直坚持了五年,还从未收一分钱。虽然莫阿姨已故多年,但莫阿姨的配偶常感谢周润华村医,是周医生让他老伴多活了三年。同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居民们详细介绍“先诊疗后付费”“大病救治”以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惠民政策,确保每一项政策都能深入人心,让居民们在面对疾病时不再无助,而是拥有更多的保障和信心。 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乡亲们一个求医的电话打来,她都会上门看诊。许多人都说她是乡亲们的“家庭医生”。 每天除了在卫生室接诊,周润华还会为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上门随访,用药指导,监测血压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行医23年来,她扎根乡村,用医术和脚步践行医者使命。 记得有一次,那僚村那务坡黄大叔不小心掉进石灰池中,造成全身大面积烧伤,紧急送往上级医院医治,因家境困难,脱险后便带药回家更换,请周润华为其换药,每换一次药需要2小时,累得她腰酸背痛,且创面触目惊心,但这一换就是三个多月,就连大年三十、正月初一都没间断,直至痊愈,周润华没收黄大叔一分钱。事后,黄大叔感谢地说:“几个月下来,她细致认真,毫无怨言,自己能这么快痊愈,全凭周医生,虽不是女儿,但胜似女儿。”听到居民对自己这样评价,周润华憨实的脸上写满了欣慰.…… 在乡村,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很多人对一些疾病的认识不足。为了提高村民们的健康意识,周润华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走村串户,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活动。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们讲解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让他们了解健康的重要性。在宣传过程中,她特别注重民族团结,强调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共同维护好大家的健康。她的宣传活动得到了村民们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大家的健康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每两个月都要组织居民聚在一起,给大家讲讲健康知识。比如,减油减盐减糖到底怎么减、慢性病如何防治等内容。今后,我还得多多宣传引导大家,只要有一个人用上了,我这个课就没有白教。”
在那僚村,她是乡亲们救命的医生、是胸怀乡土的赤子、是居民口中的“120”;在这里她守护乡亲,她与她的电动车到过村里的每一条巷子、每一个角落;提起她,居民们都赞不绝口,这份赞许与信任源自她23年的兢兢业业。“做医生心要正、行要稳、情要暖,要真正做到医者仁心。”这是周润华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她几十年如一日扎根乡村,守护一方百姓的信念与坚守。“我与大家既是乡邻,更似亲人,她们需要我,我也离不开她们,我希望能让她们有‘医’靠,更有依靠,当一辈子的乡村医生,做一辈子的健康守护人。” 周润华一家祖孙三代服务乡村,担当起了乡村医生这项光荣而又艰巨的重任。据了解,周润华家婆黄月英担任乡村医生工作20多年;周润华儿子莫章扬2022年也成为一名乡村医生。 在乡村的这片土地上,他们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村民们前行的道路。他们用自己的仁心和奉献,书写着一曲曲动人的民族团结之歌。 在未来的日子里,周润华将继续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村民们的健康和幸福而努力奋斗。她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奉献基层 共筑民族和谐新家园 在南宁市良庆区银海社区,党总支书记朱泽,用无私奉献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团结各族群众,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银海社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社区,有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等21个民族。朱泽自担任银海社区党总支书记以来,始终把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他深知,团结各族群众是社区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在朱泽的带领下,南宁市良庆区银海社区以“五心·五家园”(即红心聚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齐心共建——建设共同富裕幸福家园;诚心惠民——建设守望相助和谐家园;暖心服务——建设宜居康寿美丽家园;用心守护——建设社区稳定平安家园。)服务为主要抓手,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创建了社区治理新格局,积极营造互嵌式社区环境,不断促进辖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为群众办实事,是朱泽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年前,来自青海撒拉族居民马苏立曼尼,因为被骗导致负债累累,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难,背井离乡来到银海谋生,当时他的两个儿子面临着无法入学的难题。“我们社区了解他的情况后,主动多次与校方沟通协调,先后帮助他的两个儿子分别在西南学校、永兴小学办理了免费入学手续,解决了马苏立曼尼两个儿子‘入学难’的问题。”朱泽说,马苏立曼尼还特地给社区送了一面锦旗,以示感谢。 朱泽深知,要真正实现民族团结,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让各族群众在生活中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帮助。 银海社区每个月都会组织文化活动,邀请各族群众一起参与。利用春节、元宵节、广西三月三、中秋节等节庆机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中,各族群众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文化特色,也增进了对其他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大家欢声笑语,共同分享着生活的喜悦,感受着民族团结的力量。 朱泽还注重在社区中营造和谐的氛围。他积极倡导邻里互助、团结友爱的精神,鼓励各族群众在生活中互相照顾、互相支持。当有群众遇到困难时,他总是第一时间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前去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在他的带动下,社区里的各族群众逐渐形成了一种互帮互助、团结和谐的良好风气,社区群众的凝聚力也越来越强。 “我们社区持续打造‘线上+线下’就业服务阵地,千方百计为各族群众送岗位、送政策、送信息,拓宽各族群众就业创业和增收渠道。”朱泽说,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联系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只有把社区工作做好,才能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 在朱泽的带领下,银海社区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南宁市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面对荣誉,朱泽没有骄傲自满,而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说:“作为一名社区党总支书记,我将继续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团结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和谐社区、美丽南宁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顾朱泽的工作历程,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的基层干部。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今后,朱泽将继续带领银海社区的各族群众,在民族团结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他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