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历史传承

北京61岁副食店将关:顾客来找童年味道 店主仍用算盘 发布时间:2017-04-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桃杨路副食店外景。中新网记者 李卿 摄

  中新网北京4月21日电(记者 宋宇晟)从1956年开张至今,桃杨路副食店已经走过了61个年头。随着北京望坛地区棚户改造,这家老店即将关闭。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20日探访这家老副食店,不少北京市民也赶来见证老店“最后的时光”。

  记者当日来到桃杨路副食店,店门外的这条胡同就叫做桃杨路,顺着这条路向西走上十几分钟,就是北京城的中轴线——永定门外大街。

  曾经,这里是一家国营副食店,后来王老板一家将店承包了下来。

  小店虽然看上去很普通,甚至还有些破旧的感觉,但从店里飘出的酱香会告诉路人,这是家有故事的小店。

  小店内景。中新网记者 李卿 摄

  如今在这里看店的王老板是个地道的北京人。他自认不愿意多干活,生活“够吃够喝得了”。

  “过去我老坐店里待着,这几天报道出来就闲不住了,不少人来问,就得跟他们介绍。原先特别低调,我也不宣传,这也不怎么挣钱,就这么看着这个店。”

  “要说这店里真是老北京的东西,也就是这个黄酱和芝麻酱了,这都是原味。别的东西其他超市里也有,就这两种酱,其他的咱也不瞎跟人家说。”他告诉记者。

  来问的人多了,酱卖得也尤其快。上午,四桶芝麻酱就卖完了,王老板又叫人送来一大桶黄酱、四小桶芝麻酱。

  王老板在给顾客舀酱。中新网记者 李卿 摄

  临近中午,前来买东西的顾客开始多了起来,其中来买散装黄酱、芝麻酱的人占绝对多数。

  从桶里舀酱、上台秤称重、用算盘算账,这一套动作,王老板几乎重复了一辈子。“这个店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这样子,一直也没装修过。秤、货架都是那个年代留下来的东西。我学徒时就干这个,所以这多少年了我也改不了。”

  现在,王老板仍保留着用算盘算账的习惯。中新网记者 李卿 摄

  不少来买东西的顾客是专程赶来的。

  杨女士慕名而来。她告诉记者,自己是看了此前的媒体报道,才从西四环专程赶过来买酱的。她一次就买了近十斤的黄酱。

  30多岁的她不曾吃过散装黄酱,这次来是“准备给家里的老人带回去,看看是不是他们吃过的那种味道”。

  王老板还给顾客介绍起炸黄酱的心得。“先煸煸肉,然后搁葱姜,开了锅之后用小火咕嘟着,再加水,等咕嘟出黄酱的香味了,基本就熟了。不炸酱的话你直接吃也行。这个酱不甜,是咸的,因为没有防腐剂,就指着盐了。”

  王老板和顾客交谈。中新网记者 李卿 摄

  也有人专程来拍摄。一位拿着单反相机的市民告诉记者,自己是专程来记录老店最后时光的。“老是拍这些老建筑没什么意思,想着是来拍拍这些老街坊的生活,再配上这老房子,就有味道了。”

  更多顾客还是住在附近的老街坊。

  一位前来买黄酱的老人直言,多少年家里一直吃这家店的黄酱。“我们家吃这个最费了,每次吃完了就来他这买。”

  “这都是熟悉的东西,以后就看不到了。来这就能想起小时候的味道,这种味道感觉这几十年间都没变过。我记得那时候就特别喜欢看老板舀酱。”另一位街坊告诉记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