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是通过美食认识安徽的——徽州臭鳜鱼、淮南淮王鱼、芜湖虾籽面、宣城琴鱼茶、亳州曹操鱼头……成为人们了解安徽历史文化、人文风情的重要窗口。安徽分属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水系,水域资源丰富,渔业发展历史悠久,素有江淮“鱼米之乡”美誉,长期的渔猎活动造就了大量独具特色的渔文化。今年初,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联合出台《关于加强渔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渔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推动渔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多元保护 激发传承活力
始建于唐代的歙县渔梁坝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山嬉鱼灯、三河河蚌舞、无为鱼灯等渔文化民俗经久不衰……时至今日,千年文脉在江淮大地仍赓续绵延,得益于安徽对渔文化相关文物和文化遗产的持续保护、传承和弘扬。
近年来,安徽加快推动全省范围内渔文化调查研究与保护,积极开展渔文化资源调查摸底工作,强化各省级部门联动协作,合力深入挖掘渔文化遗产内涵,培养渔文化非遗传承人,不断丰富展示载体,构建渔文化保护传承体系。2021年,安徽省以长江沿线区域为重点,加大挖掘和研究阐发力度,全面普查长江安徽段渔文化资源,确认资源信息540条,涵盖与渔文化相关的物种、渔史、渔具、渔俗、诗歌、渔画等十多个类别,形成《安徽省渔文化项目清单》,为长江保存了优秀文化根脉。
位于黄山市休宁县板桥乡的梓坞村拥有明末古鱼塘、状元鱼王等鱼文化资源,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休宁泉水鱼的核心区。近年来,该乡围绕鱼旅融合发展的目标,深入挖掘泉水鱼历史文化,建设板桥乡泉水鱼博物馆,全面展示山泉流水养鱼系统的悠久历史、养殖方式、生态空间布局及民俗风情,不仅提高了泉水鱼的知名度美誉度,还推动泉水鱼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成为安徽活化利用渔文化的生动案例。
通过实施渔文化保护利用工程,安徽摸清渔文化资源家底,成功为各地渔文化传承发展打造重要载体,建成龙虾、龟类、泉水鱼、淮王鱼等博物馆(展览馆)4座,涉渔民俗场馆20多个,以有限的阵地资源推动渔文化广泛体验、有效传承,并成为当地极具吸引力的乡村旅游资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说,安徽将进一步梳理渔文化资源,继续加大保护传承弘扬力度,在有效保护中深入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推动渔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文旅融合 拓宽展示载体
进入新时代,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推动渔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实现千年文脉绵延赓续、奔涌不息的关键。安徽不断丰富渔文化展示载体,强化传播功能,拓展体验方式,推动渔文化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位于长江之畔的“江城”芜湖,自古渔业生产发达,渔文化早已播撒在城市各个角落、根植于人们的基因里。当前,以中国淡水鱼文化为特色的中国(芜湖)长江渔文化博物馆正在建设,不久将建成开放。
据介绍,该项目集科普教育、文物收藏、文化研究、休闲体验等功能于一体,包括渔文化博物馆、游客中心、游客码头等11个单体,常设“中国渔业史与渔文化历史陈列”“长江流域渔民与渔村文化陈列”“长江流域传统渔船、渔具与渔法展”“长江水生生物与渔业资源展”“长江十年禁渔与生态文明展”等五大展区,还有“稻鱼鸭复合体验区”“生态体验区”等互动体验区。
“项目建成后将达到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指标,不仅将成为芜湖对外宣传展示长江渔文化的重要窗口,更将成为全市文旅发展的一张新名片,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秋浦河畔古渔村,千载风情传到今。”诗仙李白寄情山水,曾5次游历秋浦,留下诗作45篇。依托厚重的渔文化和诗文化底蕴,秋浦渔村深耕文旅融合,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度假基地。“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古老的渔具、古朴的‘渔楼’、纯真的渔俗,还能品味渔家美食、风土人情,做一回真正的渔人。渔村每年吸引大量游客慕名而来。”秋浦渔村相关负责人说。
安徽依托博物馆、农展馆、景区村落等载体,让更多人能够通过沉浸式体验主动接触了解、积极参与到渔文化传承发展中来。“接下来,我们还将进行多渠道探索,对渔业生产场所进行生态化、景观化、休闲化改造,综合观光旅游、渔事体验、休闲垂钓、科普教育、民宿餐饮等功能,建设水下有鱼、水面有景、水岸有娱的休闲渔业基地,推动渔文化保护利用。”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何银说。
多彩活动 唱响新时代“渔歌”
安徽还不断创新文化表达方式和传播途径,通过举办多彩节庆主题活动,源源不断地为渔文化保护传承注入新活力,生动阐释渔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
古韵汉服衣袂飘飘、传统舞龙欢腾雀跃、民俗手艺精彩汇聚……1月16日,第六届八里河冬捕文化旅游节(以下简称“八里河冬捕节”)热闹开幕,以旅游为媒、以节庆会友,尽展八里河的自然风光、冬捕文化和渔业资源。观冬捕盛况、品美味鱼宴、赏山水风光的多重组合,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至,带旺当地冬季旅游市场。
“八里河冬捕节已成为安徽重点旅游节庆活动之一,在全省冬季旅游中占有重要位置,初步支撑起全县冬季旅游的框架,推动了四季旅游发展。”阜阳市颍上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八里河冬捕节是安徽创新渔文化传播途径的一个生动缩影。自2002年以来,安徽省已连续举办22届中国·合肥龙虾节,推出了“虾鼓柔情”“古典虾会”“娱乐虾神”“异城虾情”等系列文娱活动,2023年开幕当天客流量突破10万人次。此外,黄山新安江渔文化节、宿州鸬鹚捕鱼民俗文化节、五河螃蟹节、巢湖渔火音乐之夜等一批节庆活动,成为安徽渔文化旅游的靓丽名片,让历史文脉不断延续,让安徽“渔歌”在新时代愈发悠扬。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安徽将继续加强对承载安徽文化价值和地域特色的各类渔文化相关文物和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传承和利用,推动渔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抢救性挖掘和保护性利用经验,建成一批带动作用明显的渔文化保护和发展示范区域,不断提升文化特色、品牌信誉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讲好安徽渔文化故事。(朱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