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春节,是46岁的刘永旺记忆中鞭炮放得最多的一次。自回到四川绵阳市三台县的家那天起,烟花和爆竹就没有停过。不止是为了庆祝新年,更为了庆祝丢了40年的游子回家。
大年三十,家里的年饭大清早就开席了。按照当地习惯,清晨8点全家人就围坐在一起,杯里斟满白酒。那天,他陪父亲和姐夫喝得很尽兴。
这是这个家40年来第一次整整齐齐过年。大年初二是父亲75岁的生日,老人感慨,活到今天,这辈子不再有遗憾。
丢失
时光倒转回40年前,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金石乡(现金石镇)金石村,蒋光德、李秀华夫妇养育着一双儿女,日子虽不富裕却其乐融融。
姐姐蒋见香懂事、勤快,像一个小大人。妈妈忙的时候她就像一个小家长,把弟弟蒋火林带在身边照顾。
他们的家离乡上的集市不远,调皮的蒋火林常和小伙伴跑去玩,但是一到饭点准能按时回家。姐姐会抓着他的小手,仔细地擦干净。
1984年11月8日,一个寻常的赶集天。头天刚过了立冬,位于四川盆地北部的三台县天气已经很冷。为了庆祝姐姐14岁的生日,家里特地多备了一道回锅肉。
集镇上的邮局正在搞修建,父亲蒋光德一大早就出门干活了。母亲李秀华拎着家中老母鸡下的蛋,打算去集镇上卖掉。刚走出家门不久,就遇到了独自玩耍的6岁儿子。“快点回去了,姐姐今天要炒回锅肉。”母亲催促道。儿子却不愿意。母亲想着他平时都在那一带玩,人很机灵,便没强迫。
下工后的父亲也在路上遇见了儿子,叫他一起回家,儿子却坚持要去集市上找妈妈。那条乡间小路上的小小身影,成为之后40年里父母对他最后的记忆。
傍晚,李秀华回家说没有见到儿子。等到晚上,他也没有回家,找遍了亲戚家也不见踪影。
蒋见香早就炒好的回锅肉热了又凉,终究没有等回弟弟。
失魂落魄的家人报了警,也发动了亲戚和左邻右舍四处寻找,但蒋火林如人间蒸发了一般。
从此过年成了一道坎。多少个大年三十,别人家团圆热闹,蒋家却冷冷清清。一些流言蜚语更是深深刺痛着夫妻俩的心。
对于蒋见香来说,她的生日从弟弟丢失的那天起就结束了。40年来,每当这天来临,她的心就像被刀又割了一次。
“我们感情很好,可是那时我也太小了,不知道去哪里找他,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她骑着自行车四处找,直到再也蹬不动;她踩着一双布鞋,走到鞋被黄泥粘满,迈不开步子;她见人就问,没有丝毫线索……
回到校园,弟弟的丢失让她无心再念书,只想着下课能继续找弟弟。初中毕业后,她辗转多地打工,每到一处就四处打听被拐卖到当地的男孩的消息。这些年她命运坎坷,曾远嫁河北邯郸,生下三个孩子,最终婚姻黯然收场。
她并不知道,那些年里,弟弟就在离她仅200多公里的地方。
希望
刘永旺一直知道自己不是河北人。
他隐隐记得,热闹的集市上,一个男人将他带走,稀里糊涂地就到了后来生活的地方。
他在衡水农村一户姓刘的人家长大,名字成了刘永旺。养父母家有两个妹妹,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家人都对他不错。
他一直记得生父的名字,也记得疼爱自己的生母和姐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变得越来越模糊。
长大后,他矮小的个头在高大的同伴中显得很独特。“有邻居告诉我,说我是四川人。”多年来,他悄悄保守着这个秘密,从没有问过养父母,不愿意在他们面前捅破这层窗户纸。
初中毕业后,因为成绩偏科,刘永旺没有继续学业。16岁那年他便开始闯荡社会。在饭店打过工,在邮局干过后勤,修过手机。2004年,他结婚有了孩子,不久之后养母去世。“那时候我意识到,自己的亲生父母可能年纪也大了,不知道这辈子还有没有机会见到。”
但寻亲对他来说,是个遥远的梦。“人海茫茫,我去哪里找?我该怎么找?”
直到2011年,一位志愿者让他看到了希望。
那年刘永旺和一位老乡在北京做服装生意。一次偶然机会,听说了“宝贝回家”公益组织,他立即上网登记了信息。不久后,一位网名叫“云谷”的志愿者联系到他。
因为“云谷”的出现,他终于有了寻亲的头绪——先去公安机关采集生物样本,入库,等待……“她说很多人都是这样找回了父母,让我看到了希望。”
入库之后,除了等待,似乎也没有更多能做的事情。生活需要打拼,家庭需要经营。寻亲,似乎是忙碌生活之外的一件奢侈品,却又是刘永旺心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这个过程很漫长,好在有志愿者的陪伴和许多有着类似经历的同伴相互打气。
“我们之间有个默契,只要谁找到亲人了,能去的人都会到现场见证,分享他们的幸福时刻,也希望沾沾喜气,早日找到自己的父母。”刘永旺说。
2015年,刘永旺到四川广安见证一位寻亲者的团圆时刻,认识了广安的志愿者刘伟。通过刘伟,他了解到绵阳市有一位寻亲的老人,名字的发音和他父亲相似。根据志愿者提供的线索,绵阳三台县有很多姓蒋的人家。在刘永旺的记忆里,他的生父要么姓蒋,要么姓江。
一位绵阳的志愿者开车将他从广安接到了三台县。然而遗憾的是,他们没有找到那位寻亲的老人。“我拿钱给那位志愿者,他却说什么都不收。”
失望的刘永旺当时并不知道,这一次寻亲,将他带到了离家只有20多公里的地方。
他也不知道,就在这一年,姐姐和父母曾经为了找他,到过成都。他们听人说成都有一个跟儿子年纪相仿的男子也在寻亲,模样和家人还颇为相似。但是双方采血之后没有比对成功。那一次比对是在一家民间鉴定机构进行,生物样本信息没有进入全国打拐DNA数据库。
对于刘永旺来说,寻亲的过程虽然揪心,但这一路遇到的人却很温暖。
2011年认识的“云谷”,十多年来一直都在帮他找亲人。他们从没有见过面,他也不知道“云谷”的模样,对她的了解仅限于QQ上简要的个人介绍——“女,居住广东深圳”。“她的声音听上去比我大一些,我一直叫她‘云谷’大姐。”
2017年,刘永旺来到成都做服装生意。相信自己是四川人的他,希望在这里等到一些好消息。
团圆
绵阳三台县的家人也没有放弃。
十多年前,蒋见香离开了河北邯郸回到老家,与踏实、能干的尹显涛重组了家庭。
尹显涛性格温和、能吃苦,是当地的养牛大户,他对蒋见香一家更是无微不至。随着岳父母年纪越来越大,他把二老接到了家里照顾。多年来,为了妻子和岳父母的心愿,他一直想方设法寻找素未谋面的小舅子。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绵阳农村曾是人口拐卖案件的高发地。近年来,随着公安部“团圆行动”的开展,大量被拐儿童找回了自己的家人。绵阳市公安局一位名叫胡祥雨的反拐民警,工作细致、深入,深得寻亲家庭的信赖。
2021年,绵阳市公安局在刑侦支队设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胡祥雨工作室”,组织警力专门开展打拐寻亲工作。工作室成立后,几乎每周都会有喜讯传来。
2023年10月底,尹显涛通过“平安绵阳”微信公众号向“胡祥雨工作室”求助。很快民警就通知了蒋光德、李秀华夫妇到三台县新鲁派出所采集生物样本,并就当年孩子失踪情况以及可能被拐卖的方向进行了深入分析。
“父母与失散子女之间,只有一滴血的距离。双方生物样本入库是寻亲的关键。但遗憾的是,依然有很多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采集生物样本。”胡祥雨说。
随着蒋光德夫妻采血完成,生物信息进入全国公安打拐DNA数据库,海量数据的盲比就此悄然进行。
一周后,系统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蒋光德夫妇与刘永旺的生物信息比中了13个基因座,疑似具有亲缘关系。“刘永旺采血的时间比较久远,当时的技术对样本的信息分析不够全面,需要进一步采血。”胡祥雨说。
很快双方再次采集生物样本,经过进一步调查和二次DNA亲缘关系鉴定复核,2024年1月20日,全国公安机关打拐系统确认:四川绵阳人蒋光德、李秀华与河北省衡水人刘永旺符合三联体亲缘关系遗传标记,具有生物学遗传关系。
得知消息的刘永旺大哭了一场,他第一时间把好消息告诉了“云谷”,也告诉了这一路帮助他的所有志愿者。“没有他们,我永远走不到今天。”他说。
2月2日上午,正值小年,三台县新鲁派出所里,在民警的见证下,分离40年的骨肉终于团聚。
在家人簇拥下,游子终于踏上回家的路。姐夫把迎接亲人回家的鞭炮从村口放到了家门口,烟花、礼炮齐鸣,17桌“坝坝宴”坐满前来道贺的父老乡亲。
姐姐紧紧抓着弟弟的手,笑一阵,哭一会,抱了又抱。家里的二楼专门布置了一间新房,张灯结彩,如同娶新媳妇儿一般。
找回名字的蒋火林轻轻梳着母亲的头发,当年的一头青丝早已被无数个思念的日子染白。
母亲轻轻抚摸着儿子鼻尖上的一颗小痣,喃喃地说:“就是这颗,没错,没错……”身边的胡祥雨乐了:“老人家,要相信DNA哦!”
亲情
与家人团聚之后,刘永旺又回归到日常的忙碌里。“找到亲人,心里不再有任何遗憾,多年的大石头也放下了。”
自2021年7月工作室成立,这是胡祥雨帮助团圆的第539个家庭。这些年,他见证了太多的人间悲欢,肩上的重担却一点都没有减轻。“还有相当数量的家庭没有找到亲人,这些遗憾一天不弥补,我们就一天松不下这口气。”他说。
从警生涯中,他见证过太多坚持寻找、最终圆梦的喜悦时刻,也经历过一些孩子明知自己身世,却不愿采集生物信息的无奈。
刘永旺从未犹豫过寻亲,但他也怕伤害自己的收养家庭。
大年二十九,姐姐和姐夫专程到成都把他接回三台县过年。长大成人后,不回河北过年的次数寥寥可数,这次他没有告诉养父真实的原因。
“多年来,我的身世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没有人愿意去捅破那层窗户纸。”他说,“这一次寻亲成功,很多人都关注到了,他们要是看到,也就顺其自然吧。”
一边是亲生父母,一边是多年养育自己的养父,对刘永旺来说两边都是亲情。
大年三十那天,他给养父打了个电话。“他嘱咐我爱惜身体,工作不要太劳累。这些年他一直都挺理解我的。”他说。(记者 吴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