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2月6日电 题:记者手记:春运“摩托大军”逐渐消失
新华社记者田建川
临近春节,在广东肇庆市321国道旁的一个春运服务点,骑摩托车返乡过年的黄贤棣停下来休息。这个服务点有两个篮球场大,前些年,每到春运这个时间,这里热闹得像集市,摩托车不断涌入,而如今只有两三辆。
“‘摩托大军’逐渐消失了。”黄贤棣说,他骑摩托车返乡已有13年,眼看着这个队伍的规模越来越小,到现在只剩下极少的人还在沿用这种返乡方式。他喝上一口茶水,望向空旷的服务点。
十几年前,浩浩荡荡的“摩托大军”从珠三角地区出发,沿着国道向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骑行返乡,是我国春运中的独特场景。
“摩托大军”中绝大部分是像黄贤棣这样的农民工。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工厂林立,每年春运,“摩托大军”就会开启往返务工地和家乡之间的大规模迁徙。
据广东省交通运输部门统计,2013年春运期间,“摩托大军”数量达到峰值约110万辆次,此后呈逐年明显下降趋势。近几年来,交通部门已不将此群体作为春运返乡的重点监测对象。
黄贤棣在广东中山市一家灯具厂务工。随着农历新年的临近,珠三角地区的工厂开始陆续放假。他问老乡是否一起结伴回广西桂平市老家,却没有组团成功。
“有的坐高铁回去了,有的自己开车回去了。”黄贤棣说,最近几年,他已经习惯了自己“孤军”返乡。
国道321和国道324是从珠三角始发的“摩托大军”最主要的行进路线,途经广东肇庆市。几年来,肇庆市高要区公安局交警梁文志一直负责辖区路段的交通巡查。
“‘摩托大军’人多的时候,春运服务点提供免费粥水、姜茶和摩托车维修等服务。”梁文志说,如今,由于骑摩托车返乡的人寥寥无几,春运服务点上仅提供热茶,服务的重点已转移到高速公路服务区。
“很多打工者这些年都买了小汽车,自驾返乡,春节前高速公路出广东省方向的车流量明显增加。”梁文志说。
记者曾在2016年春运期间,跟随一名广西崇左籍农民工从广东佛山出发,坐在他的摩托车后座上,历时两天一夜,铁骑千里返乡。一路上寒风冷雨,十分辛苦。近几年,记者持续关注春运“摩托大军”,黄贤棣停留的春运服务点也是记者的观察窗口。连续几年蹲点观察发现,“摩托大军”变化趋势明显,从大规模到三五成群,再到如今单兵作战。
群众收入增加和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是很多人从“两轮返乡”到“四轮返乡”的主要原因。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农村地区告别了曾经的泥泞土路,还通上了进村的班车,返乡农民工不再为“最后一公里”发愁。
交通运输部去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组织新改建农村公路253万公里,解决1040个乡镇、10.5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难题,新增5万余个建制村通客车。
“两年前我弟弟买了汽车,从广东佛山市开车到广西崇左市大新县下雷镇的老家只需要8个来小时,以前骑摩托车要两天一夜。”农民工黄小艳说,如今再也没有了顶风冒雨骑行的辛苦。
记者观察发现,曾经的“摩托大军”如今更多选择乘坐高铁返乡。2014年贵广、南广高铁开通,川渝黔桂等主要劳务输出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实现高铁直通,高铁成为不少在外务工人员返乡的首选。这也是“摩托大军”从2013年达到峰值后开始锐减的主要原因。
“春运火车票比以前也好买了,我的老乡从几年前就不再骑摩托车回家了。”黄贤棣拿出手机,售票软件12306上显示,从他务工地广东中山到老家广西桂平,乘坐动车只需要3个小时。而骑摩托车,大约要9个小时。
社会进步体现在春运上,是让更多人在返乡方式上有了更多选择。黄贤棣还在坚持骑摩托返乡,但原因已经完全不同。“以前是没钱,现在是喜欢骑行的感觉。”黄贤棣说,现在条件好了,他不仅在老家买了小汽车,而且所骑的摩托车也价值2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