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点,零下20度,长白高速铁路农安段线路上,几盏头灯如同星辰般闪动。伴随着仪器有节律发出的滴滴声,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公司长春工务段探伤车间几名职工,推行着仪器,在凛冽的寒风中坚毅的走着。
领队的是探伤车间农安工区工长王兴海。今年59岁,已经从事钢轨探伤工作39个年头了。探伤高级技师,三级探伤工。从业几十年来,无论什么样的钢轨“疾病”都逃不过他的双手、双眼以及双耳。他以准确判断近5万个钢轨伤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钢轨“老中医”。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干什么,一提起钢轨探伤,他都是双眼放光,不善言语的他总是说不完的“波形”“参数”。这个春运,是他铁路生涯要保障的最后一次春运,他格外珍惜,如往常一样,打起十二分精神,踏上钢轨守护之路。
“一会到框构桥下,推行速度要稍慢下来,以免将伤损漏掉!”王兴海拉下已满是霜花的围巾,对身后的工友说。
“收到!”身后的几名年轻人大声的回应着师傅。
这些年轻人都是他的徒弟。早在十几年前,王兴海就成为了单位“草根讲堂”的一名讲师。一方面将他多年来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向年轻人传授着,另一方面也是在讲授的过程中反哺自己,淬炼技术。通过他的深耕细作,培养出了3个探伤工长、10余个二级探伤工,20余个技师。打造了长春工务段探伤专业老中青传帮带,保证了全段探伤专业的有序发展。
天微微亮,但寒风依旧让人感受到刺骨的冷,即便是穿着厚重的工作棉衣,还要不住的活动四肢才能保持体温。裸露在外的皮肤,哪怕是一小会儿的功夫,就会如火烧针刺般疼痛。而恰恰在这样的环境下,王兴海每天都要徒手检查钢轨焊缝。
“只有赤着双手,才能感受到探头在钢轨上走行时遇到伤损后的细微变化。”他一边在喷洒过探伤溶剂的钢轨焊缝处赤手“诊脉”,一边对身边的徒弟们讲解。不仅如此,他在徒手探伤时,无论是探头与钢轨的角度、探头走行的速度都近乎严苛到了极限,他还要时不时的用另一只手测试杂波的干扰。双手很快就被冻得通红肿胀,即便如此,也不能阻止他对线路质量的严格把关。
作为工长,他带领14名职工,负责对长白线快速铁路长春至七家子站,127公里线路的钢轨伤损探查工作。春运期间,王兴海每天基本都要完成两个天窗的工作,需要检查8-10公里线路,最多走行17-20公里,平均每天手工检查10余个钢轨焊缝。
在第一个工作天窗结束后,等待第二个天窗命令的时候,王兴海的手机响了。电话里的声音显得十分焦急,原来是找这位“老中医”来隔空“把脉”的。王兴海从容不迫的说,“你说的这个波形确实比较棘手,不好判断,我也是反复研究了一段时间才弄明白。”随后三言两语,他就将对伤损的判断给对方解释的明明白白。
2024年春节过后,王兴海就要退休了,为铁路事业尽心竭力四十年。他舍不得与他相伴多年的探伤仪、手检仪,他舍不得与他朝夕相处的工友们、徒弟们,他更舍不得这走了半辈子的铁路线。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他再次默默地推着探伤仪,投入提升设备质量、确保春运安全的工作中去,用他一如既往的表现为春运保驾护航。
(文/ 郭香玉 曲喜兵 邹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