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12月30日电 题:科技创新 产业焕新 城市更新——津沽大地奏响“三新”协奏曲
新华社记者李亭、梁姊、郭方达
寒冬时节,刚拿到1100万元股权融资的天津大学副教授王议锋热情高涨。“这笔钱用来建设团队和开发产品,把实验室的成果推广出去!”
作为科技、教育、人才实力雄厚的超大城市,天津正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焕新,以产业焕新促进经济提质,以城市更新加快有机循环,进一步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奏响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协奏曲。
产学研“牵手” 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化
从注册天津恩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到拿到订单和融资,王议锋仅用了半年。
“不想让科研成果沉睡在实验室,但缺少资金、不懂市场。”王议锋说。了解情况后,天津天开高教科创园搭台,各类科创基金和产业投资紧跟,又找到下游企业解决应用场景和订单问题,王议锋的科技成果开始转化为产业项目。
坐拥10多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多所知名高校的天津,科研成果如待挖金矿。如何把科研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设立天开园是破局之举。
“天开园把教育、科技、人才等关键要素,与产业、金融、科创服务等资源充分对接,为科研成果转化铺路。”天津天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科技服务部部长迟恒烜说。
一子落,满盘活。开园以来,天开园已注册1100多家企业,获得订单总额超1亿元,纳米纤维素等一批科研成果从这里走向生产线。
6家海河实验室喜讯连连:信创海河实验室入选“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启动科研项目10余项;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引进孵化企业25家,发表SCI论文400多篇……
科研和产业的距离不断拉近。不久前,信创海河实验室与天地伟业、南大通用展开联合攻关,解决上层应用与数据库的适配问题。“预计为我们节约60%的适配研发投入,缩短60%的研发周期。”天地伟业技术有限公司总工办项目总监韩丽丽说。
天津还全面梳理重点产业中的核心技术图谱,组建20家创新联合体,形成产业技术创新集群。
创新引领 产业焕新迈向新阶段
临近新年,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的机库“冷冷清清”。“今年生产的近2万架无人机都已交付,近1万架表演机也都出去跨年表演了。”公司总经理张云说,元旦假期企业在全球30余个城市有120多场无人机编队表演,同比增长了三成。
这是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注脚。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天津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之路,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数字时代,算力即创新力。在天津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首批100P算力上线即满载。“算力需求很旺,目前已扩容到200P。”该中心业务经理张锐说,中心已服务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签约用户100多家。
在天津市新天钢冷轧薄板有限公司3号镀锌生产线上,数千米的带钢以每分钟约100米的速度,在退火炉中穿梭。“机组投产首月就超额完成目标。”公司副总经理郭万平说,这离不开“5G+智慧工厂”的建设,借助生产能耗管控和智能运营,企业今年减排二氧化碳超2万吨。
不少企业靠平台赋能实现蜕变。“产能跟不上,有单都不敢接。”通过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优贝(天津)自行车有限公司负责人马宗伟解决了这一问题。如今,企业月产能从6万辆增加到10万辆。
天津已累计打造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300个,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超200家,上云上平台企业过万家。
“产城人”融合 城市更新走向可持续
经过修缮提升,天津市总工会第二工人疗养院“变身”柳林产业运营服务中心,重新敞开大门。中心内,天津财经大学泗懿文创团队的几名学生正热烈地讨论着。
“接下来我们要开发融合中草药精华的香水,并注册公司。”项目负责人郭逸说,他们是负责香包设计及义卖的公益团队,是入驻柳林产业运营服务中心的创新创业团队之一。
海河东岸,有一片醒目的砖红色建筑群。百年前这里曾是机器轰鸣的纺织厂房,后因产业变迁一度荒废。保护性改造后,这里成为青年集聚、创意碰撞的潮流街区,“吸引了潮玩、艺术画廊、文创等业态130多家企业入驻。”天津棉三创意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强说。
作为近代工业发源地之一,天津有不少“沉睡”的工业遗存被唤醒。天津第一热电厂原址基础上推出的商业综合体天津金茂汇,实现了老厂房与新业态的有机融合;随着企业的入驻,闲置多年的三星电子厂聚起了人气……
“加快盘活存量,用好生产力地图,积极谋划新项目,通过城市更新吸引人才、科技和产业资源,实现‘产城人’良性互动。”天津市国资委副主任杨传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