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孝

倾“馕”相助 烹制“爱的味道” 发布时间:2018-06-2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月上柳梢,库车县牙哈镇的街上行人寥寥。街道两旁的商铺早已打烊,唯独一家打馕店还灯火通明,几个人影仍在忙碌。

  经营这家打馕店的是一位叫艾尼瓦尔·吐木尔的中年大叔,胖嘟嘟的脸被馕坑里的炭火烤得通红,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

  与平常一样,他和妻子正在为牙哈镇中学的40个贫困学生赶做营养馕,等待他们晚自习下课后来取。

  现在,艾尼瓦尔每天要免费送出去110个“爱心营养馕”,除了牙哈镇中学的40个,库车县三中还有70个。不过,相比最多时候的每天210个,他肩上的担子已经轻了很多。

  小本经营的艾尼瓦尔自2010年起开始为贫困孩子提供免费馕当午餐。2016年,在中央的关心支持下,新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吃上了营养午餐,无论是走读还是寄宿的学生,中午都能吃到抓饭、羊肉、拌面、炒面,离家远的贫困生中午的吃饭问题也随之解决。从那以后,艾尼瓦尔便开始为寄宿学校的贫困生提供免费夜宵。

  初步统计,艾尼瓦尔8年来累计送出“爱心营养馕”30多万个,折算下来价值库车县城里两套一百平方米以上的房子。可他让数千名贫困学子吃上了免费午餐、免费夜宵的同时,自己却与妻子长年租住在狭小简陋的破房子里。

  “返贫”决定

  42岁的艾尼瓦尔从小在牙哈镇巴格万村长大,在家里5个孩子中排行老二,他的父亲是村里的民间艺人,依靠有一顿没一顿的演出收入和家中3亩地的微薄收成,勉强养活一家人。

  小时候,每天吃点苞谷面,喝几口糊糊,白面做的馕只能逢年过节才能吃上。艾尼瓦尔回忆,由于家里负担太重,上小学三年级时,他不得不离家当学徒,学打馕、做烤包子,学成后四处打工挣钱。

  2007年,省吃俭用攒了一些积蓄的艾尼瓦尔结了婚,并和妻子在牙哈镇中学校门旁边开了一家打馕店。“那个时候,一天最多能卖500多个馕,净收入150元左右,手头开始宽裕起来。”

  然而,就在日子好转时,艾尼瓦尔的一个决定,又让一家人回到之前的清贫生活中。

  2008年8月的一天中午,一位身着牙哈镇中学校服的男学生,手里攥着5毛钱,在打馕店前,盯着馕转了三四个来回。

  心思细腻的艾尼瓦尔主动走到这个男孩的跟前问,“是不是肚子饿了,想吃馕?”随后拿了一个原本卖1块钱的馕递了出去。

  男孩接过馕,将手中的5毛钱放在桌上。艾尼瓦尔接着问:“学校里没带钱、中午吃不饱的孩子多不多?”男孩点了点头。

  本地长大的艾尼瓦尔知道,当地维吾尔族农民有一个习惯,他们大多数一天只吃两顿饭,早上吃得饱饱的,然后下地干一天农活,下午回家再吃一顿。

  中午家里没人做饭,很多上学的孩子只能在外面买点吃的。条件好的家里每天给上几块钱,条件不好的就只能给个几毛钱。

  “明天中午把吃不饱的孩子都叫过来,我这里天天打馕,你们过来吃,不收钱。”他告诉男孩。

  当天晚上收摊后,艾尼瓦尔向妻子热汗那木·阿布拉说起了中午发生的事。

  “我们帮帮这些孩子,怎么样?”

  “连房子都没有就帮别人,别人不会认为我们是疯子吧。”

  “他们中午回不了家吃饭,和我小时候一样,看着心里难受。”

  “我们就这个条件,能帮别人多长时间呢?”

  “那就先帮一下看,能帮一天是一天,能帮两天是两天”。

  一番商量后,夫妻俩最终还是达成了共识。

  倾“馕”相助

  第二天中午,男孩带着15个同学来到了打馕店,艾尼瓦尔一人给了一个馕,他们一边啃一边高兴地回学校了;第三天又来了20多个孩子,艾尼瓦尔照例一人给了一个;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来拿馕的孩子越来越多。

  “人再多一点的话,店里的周转资金可就难以为继了。”原本就赊着面粉店账的艾尼瓦尔感觉有点吃不消了。

  他回家细细算了一笔账,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要想既帮助孩子,又继续把生意做下去,眼下一天只能送50个馕。

  为了帮到真正困难的学生,艾尼瓦尔和妻子决定去找牙哈镇中学校长库迪来提·萨依提,让学校来提供这50个人的名单。

  库迪来提没有当场答应。几天后,学校里的两个老师来到了打馕店里,他们说:“艾尼瓦尔师傅,您送学生馕吃是好事,但这个牵涉到学生的饮食安全,需要签一个协议。”艾尼瓦尔没有犹豫就签了自己的名字。

  不久,学校从250多个贫困学生中选出50个家庭条件最差的,将名单送到了打馕店,夫妻俩每天中午按名单给学生发馕。

  一个学期过了,生意越来越好的艾尼瓦尔开始觉得自己有能力帮助更多的孩子,就渐渐增加了送馕的个数,60个,70个,140个……最多时每天送出去210个。除了牙哈镇中学,库车县三中和牙哈镇中心小学也收到了艾尼瓦尔的营养馕。

  牙哈镇中学副校长地力木拉提回忆,“那个时候,打馕店一到中午就排起了长队,艾尼瓦尔还准备了免费的茶水,学生可以坐在一起吃馕喝茶,大家有说有笑,成为街上的一道风景。”

  送的馕越来越多,艾尼瓦尔和妻子只能早起晚睡,最忙的时候一天要工作20个小时。“有的时候腰都直不起来,但是不敢休息,一休息就有孩子要饿肚子。”热汗那木·阿布拉说。

  在打馕店的一个角落有几个大纸箱,里面装满了花花绿绿的纸票,上面写着艾尼瓦尔营养馕茶馆。艾尼瓦尔说,每次对名单多少有点伤孩子的自尊,自己就专门印制了馕票,他定期将馕票交给学校,由学校发给贫困学生,学生凭票就能领到馕。

  而为了帮助学生,他和妻子结婚后长期住在出租房里,直到去年才依靠国家富民安居房优惠政策的补贴,在村里盖了3间新房,新房只是做了简单装修,电视机、洗衣机都是二手货,连门都是老房子卸下来重新安装的。

  爱的味道

  在新疆,库车县的馕远近闻名,光种类就有50多种。但对当地许多孩子来说,艾尼瓦尔师傅打的馕,是最好吃的。

  不同一般市场上卖的馕,艾尼瓦尔送的营养馕里,额外加了鸡蛋、牛奶、清油、白砂糖,还撒了瓜子,这是他为学生特制的,一个就能吃饱。“两个馕用一个鸡蛋,10个馕用一公斤牛奶,孩子吃不腻还有营养。”

  吃了6年免费馕的牙哈镇中学初三学生阿尔祖古丽说,“艾尼瓦尔师傅做的馕的味道永远留在了心里,那是自己吃过最香的,因为那是用爱做的。”

  艾尼瓦尔很喜欢孩子,可妻子一直无法生育,他现在收养了已经去世的表妹的孩子。“除了我的儿子,还有很多孩子惦记着我,他们当中有不少考上了内地的大学,有的还写信让我去玩。”

  曾在牙哈镇担任党委书记郭虎告诉记者,除了免费给贫困生送营养馕,艾尼瓦尔每年还拿出几万元帮助那些考上大学的贫困孩子,救济生活困难的独居老人。“他的善举有效引导了各族青少年崇德向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艾尼瓦尔大徒弟说,他的目标就是要开一家自己的打馕店,像师傅一样帮助有困难的人。

  肉孜古丽·艾尔肯是牙哈镇的高二学生,自2013年开始,她和妹妹中午就在艾尼瓦尔的打馕店吃馕。“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等艾尼瓦尔师傅老了要照顾他,更要像他一样去帮助别人。”

  八年如一日的无私付出,艾尼瓦尔已在当地家喻户晓,但他并不认为这是自己一个人的功劳。“自打送馕后,店里的生意就越来越好,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卖1500个,很多人是为了帮助我一起做好事才来买馕的,所以这是大家的功劳。”(记者 何军 尚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