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6月20日消息(记者黄立新 刘涛 刘昱)2016年6月25日20:00,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首飞成功,时任新一代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刘站国激动万分。长征七号发射采用的10台液氧煤油发动机是刘站国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的科技工作者经过长达26年、成千上万次试验研制出的成果,液氧煤油发动机在世人面前完美地亮相、获得圆满成功。
刘站囯(左)与航天六院十一所所长李斌在长征七号首飞成功当晚开心地拥抱
在航天领域有这样一句话:发展航天,动力先行。航天发动机作为火箭的“心脏”,发动机的装备水平决定着人类探索太空的能力。目前,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液氧煤油发动机,在全球火箭发动机领域处于世界一流水平,被称为中国“金牌发动机”。改革开放40年,中国航天用一次次成功的发射、遨游太空的骄人成绩,不断刷新中国科技、中国制造的高度、美誉度。
“硬闯”出来的液氧煤油发动机
如今已是我国航天领域重要支柱的液氧煤油发动机最初是从一张白纸开始谋划的。刘站国1989年从航空航天部一院液体火箭发动机专业硕士毕业后,进入位于西安的航天六院十一所,他和同一批进入十一所的航天人,面对的是航天液氧煤油发动机研究这片等待开垦“处女地”。
刘站国说:“当时我们那一批人是带着热情铆足劲去学习、钻研的。”我国液氧煤油发动机从零基础、无经验的“蹒跚学步”到现在的完全自主研发,是中国航天人一步一步咬牙“硬闯”出来的。
在成千上万次试验中磨砺
液氧煤油发动机启动问题曾是困扰研究人员的大难题,2002年前后是刘站国最焦头烂额的时期,整个研究团队被焦虑、压力折磨着。刘站国回忆说:“漂漂亮亮的发动机推进试验场,启动几秒种后就烧毁了,有时候烧得连零件也不剩,很难分析是哪一环节出了问题,可以想象当时我们的压力、打击有多大。”
试车失败、找出问题、总结经验、再研制、再试车……刘站国已经不记得多少次失利,经过20多年“试了烧、烧了试”积累经验,液氧煤油发动机在艰难改进中不断突破。刘站国自豪地讲:“我们的液氧煤油发动机现在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从原材料到各个研制过程,全部实现国产化,发动机上面没有一个进口的零件。”
对工作负责,对国家忠诚
谈到液氧煤油发动机从预先研发到国家立项再到正式研制、交付的26年,刘站国的表述中听不到一个“苦”字,反而是笑着讲述最艰难的时刻。记者在采访刘站国时,他刚刚大病初愈,却精神饱满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刘站国的学生表示:“我们都挺佩服刘所长工作起来忘我的境界,记得有次开工作会,他10个小时不间断和我们讨论。”
说起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刘站国说:“我理解的航天精神就是静下心来踏实做事,就是‘对工作负责,对国家忠诚’10个字。”正是有了刘站国这一代航天人奋力攀登、砥砺前行,中国正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