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旅游环保

相依 相守 大熊猫国家公园彭州片区彰显生态之美 发布时间:2023-12-14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记者 朱虹 王洪江

        彭州是成都第二大林区,森林覆盖率约50%。这里4000米左右的海拔差,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多样生态系统从低到高依次分布,不同种类的竹林为大熊猫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这里也成为了野生大熊猫栖息的家园。国家公园是各类珍稀生物的主要栖息地,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彭州片区,处处彰显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画卷。

       相依——

城市与大熊猫国家公园

大熊猫国家公园作为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成效显著,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旗舰物种种群数量得到恢复,已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自然和文化之美的亮丽名片。

以国家公园的形式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有哪些优势?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吴彦认为,大熊猫公园成都片区地处成都平原向川西高原过渡的生态交错带,海拔梯度垂直带谱明显,生境异质性大,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通过大熊猫国家公园这种形式,以大熊猫这一种旗舰物种为牵引,在保护好大熊猫栖息地的同时,也为该区域其它物种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也以良好生态环境反哺成都市民,带来别样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象表达。“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作为成都市重要生态空间,是维系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生态屏障,在调节区域小气候、水源涵养、固碳释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了众多生态产品,也是广大市民生态体验、森林康养游憩、自然教育的重要场所。”吴彦建议,在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建设过程中,要继续统筹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从成都市区前往,约2个小时车程便可到达彭州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展示中心,这里又称“卧云台”。作为离城市最近的入口,卧龙台是四川进入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主入口之一。

在这里,来自城市的人们可以一抖喧嚣的尘埃,走进莽莽大山,漫步大熊猫国家公园彭州片区,来到大熊猫的栖息地,了解野生大熊猫生活的环境,感受自然风光之美。

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感知综合体验公共空间,大熊猫国家公园彭州片区生态体验空间以强互动、重感知、厚内容的沉浸式互动体验,使原本用于参观游览的空间转变为“人与生态共生”的载体,充分呈现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自然资源、建设成就及生态产业转化成果。大熊猫国家公园彭州片区生态体验空间建成以来,已有超过30万游客通过多种感官体验零距离感受这片被大熊猫伞护的生命乐土,全面了解国家公园理念、建设意义及认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相守——

巡护与生物多样性监测

巡护监测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内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保护方式。

大熊猫国家公园回龙沟管护站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宝山村入口社区,是成都片区规划建设的28个管护站之一,占地面积780平方米,建筑面积310平方米。回龙沟管护站现有管护人员5人,管护面积89.84平方公里,主要管护区域为太阳湾和回龙沟。区域内安装红外线相机68台,负责日常样线巡护3条、生物多样性监测线路6条。

穿上迷彩服,带上干粮和装备,从海拔800米走起,攀爬至3800米的山腰。管护人员们不分四季徒步巡山,记录珍稀动植物,保护森林与自然。他们巡护的路线,比常规的进山路还要难,河流、沟壑、陡坡……

来自大熊猫国家公园彭州管护总站的巡护员说:“对我们来说,巡山护林是我们的职责,只要环境好、生态好、生灵好,我们的努力就是值得的。”

“难的是,我们的人员是有限的,但人来来往往是无限的。虽然我们已经在多个登山路口设立了禁止进入公告,设了大门和隔离围网物理隔断,并设立了24小时劝返卡口,但总是挡不住以身试险的人。”

对在山里穿越多年的巡护员们来说,山里很多区域都不敢轻易前往,危险系数极高,而盲目进入的人,除了自身安全没有保障,对生态环境来说,影响也非常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有些损害,是不可逆的。

据了解,除了巡护员的监测巡护外,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熊猫分局还积极推进“智慧国家公园”建设,构建监测网格178个,推进完善“天空地人”一体化智慧监测体系,逐步构建“实时监测+长期监测”模式。

按照《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生态智能监测体系建设方案》,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目前已建成监测点位共39个、空气监测点位4个,布设红外相机405台,并完成了监测设备分布、监测数据统计、电子围栏、靶向短信统计及巡护路径模块的数据可视化,为实现自然资源“实时监测+长期监测”的总目标打下基础。

2022年起,成都熊猫分局启动实时无线自动回传相机试点工作,创新性地利用智能红外相机及其自组网技术,实现了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红外相机的远程控制、目标动物前端检测和数据无线传输,通过红外触发相机远程拍摄大熊猫并实时回传,首次结合超短波传输和“猫脸”识别技术,实现原始森林大熊猫实时监测和基于熊猫脸部识别的个体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