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民族风情

浙江:孟郊故里“粽”情浓 发布时间:2018-06-19 来源: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力中 光明日报记者 严红枫

  粽叶飘香,龙舟竞渡。连日来,在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的家乡——浙江德清县,包粽子、做香囊、插艾草、看龙舟等端午民俗活动和中华经典诵读、体育健身活动,吸引了众多群众参与。

  与往年相比,今年德清各地的端午习俗,除吉祥平安的美好诉求,倡导积极、健康、文明的过节方式外,还赋予了传统节日更多人文情怀和新时代文明特色,让人们在这个节日里感受到文化基因迸发出的缤纷魅力。

  “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悲观,不要畏馁,要奋斗!要持久的艰苦的奋斗……”在雷甸中心小学体育馆舞台上,一场“端午,我和你一起诵读经典”正在进行。烈士方志敏遗作《可爱的中国》抒发了对爱国主义精神的感怀和未来美好生活的畅想。随后,孩子们声情并茂地诵读了《少年中国说》《游子吟》《离骚》等多篇经典,激起大家的精神共鸣。

  当老兵蒋国祥带着2岁的孙女走上舞台,背诵起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经典诗歌《出塞》时,掌声如潮。“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苍老与稚嫩混合的声音,在馆内铿锵回响。“这个形式很好,我希望我的孙女和现场的孩子们都能够传承老一辈的精神,再多些爱国爱家情怀。”走下台的老人如此感慨。

  “这些年,我们在学校里开设经典诵读课,孩子们学校读、回家传。遇到端午这样重大节日,就组织学生、群众开展互动,进一步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增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雷甸镇党委委员敖丽丽说。

  端午到,香包俏。6月15日,在钟管镇曲溪村修缮一新的潘氏中医外科博物馆里,一批游客与当地的孩子正在医生、村干部、社工帮助指导下,利用中药材制作香包。“端午前后蚊虫多,用中药放入香包佩戴身上,能减少蚊虫侵咬,可保护身体健康。”医生们边指导,边将中医文化、中药常识,娓娓讲给大家听。散发着中药香味的博物馆里,不时传出阵阵笑声。

  这边香包制作学得不亦乐乎,另一边,村干部嵇昂的潘氏中医外科济世救人、独步杏林、自成流派的故事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点头赞叹。

  潘氏中医外科创建于清乾隆年间,清末红遍宁沪杭,国内“中医外科”一词,就是潘氏提出的。清末朴学大师俞樾,曾专门为潘氏中医外科医术题赠“术精祝括”金字匾额。

  “如今,从我们这里走出去的潘氏中医外科医术遍及各地。无论是中医文化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都要好好利用这个瑰宝,承担起宣传、保护、传承的责任。”嵇昂笑道。

  端午节前夕,新安舍北村增添了一处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南朝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齐梁文坛领袖沈约,在他去世1500多年后,一尊石雕像在他的故里落成揭幕,各界群众以及沈约后人近500人到场缅怀。当地的孩子身着汉服,诵读古诗,以此激励自己不忘对优秀文化的追求。

  端午节,不仅是国人的节日,也是世界的节日。6月15日,浙江工商大学就读的40多名留学生来到德清阜溪街道,见证中国农耕文化体验营的挂牌开营。外国留学生们在当地村民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了包粽子、茶道、陶艺、叶球灯和戏曲等民俗活动,零距离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19日 04版)